1950年3月1日,原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被保密局逮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情报人员,吴石在台湾的作用巨大。可惜的是,由于叛徒蔡孝乾的出卖,吴石最终面临严酷的审讯。到了司法阶段,国民党“高等军事法庭”对吴石的审判也是一波三折。
按照“高等军事法庭”的6位法官最初的意见,他们认为,吴石罪不至死。但周至柔把这个意见呈交给蒋介石后,蒋介石大动肝火,一顿臭骂后,“高等军事法庭”便改变了态度,吴石的审判发生了逆转。最终吴石和陈宝仓、朱枫、聂曦四人被判处死刑,遭到枪决,成为了“沉默的荣耀”。
吴石,字虞薰,生于福建。他自幼品学兼优,曾就读于武昌预备军学校,并以第一名毕业。而后,就读于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因此人称他为“吴状元”。
不仅如此,吴石还在日本陆军大学留学,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和英语,在整个国民党的“国防系统”中,吴石都是顶尖的人才。后来吴石执教于南京陆军大学,桃李满天下,在国民党军界颇具声望。
吴石满腹才学,一腔报国之情,他本欲在国民党“参谋本部”大展宏图。然而,在抗战期间,吴石看到的却是国民党一边消极抗战,一边贪腐横行。在他困惑和迷茫的时候,他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何遂的帮助下,吴石与共产党华东局领导刘晓建立正式联系,开始为我党工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一些资料认为,吴石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其实,根据中国党史馆的官方说法,吴石并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也不是特别党员,他只是认可中国共产党,愿意为祖国人民做更有价值的事情的志士。
吴石就是这样的有志之士,为自己选定的正确道路,他可以义无反顾。他早已预料到自己的危险,甚至随时准备献出生命,但他没想到会被叛徒出卖。
关于吴石对解放战争的作用,我在以往的文章中已有所体现,这里再简单赘述一下。从1947年开始,吴石就先后通过地下党成员何康、吴仲禧、谢筱迺等人,向我党传递很多有价值的情报。举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当时我党急需要知道国民党“华中剿总”的具体兵力部署和战斗序列,而当时“华中剿总”情报科科长正是吴石的学生,吴石便以了解布防为由,向学生借阅布防材料,最后把国民党部队的番号、兵力、主官姓名等一系列情报整理成册,通过吴仲禧传递给我党。为中原战场的胜利立下卓越功勋。
1949年3月,渡江战役在即,吴石亲自到何遂家中,把国民党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交给何遂的儿子何康(地下党员),这份情报价值万金,根据何康的回忆,吴石竟然把国民党部队的番号精确到团一级,为渡江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949年7月,吴石已被蒋介石任命为“国防部参谋次长”,当时福州解放在即,吴石本可以留在福州等待解放,然而,他认为自己为祖国人民做的事情还不够,毅然决定利用自己职务之便,继续为我党统一全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1949年8月,吴石来到台北,通过共产党员朱枫先后将多组情报送往香港。1950年3月,我党台工委书记“老郑”蔡孝乾被捕,蔡孝乾选择变节。由于蔡孝乾是台工委书记,他掌握的组织信息较多。国民党“保密局”后来统计,根据蔡孝乾的供述,国民党共逮捕了共产党干部619人,破获共产党组织135个,总牵连人员达1800人以上。可以说,蔡孝乾的背叛,导致我党在台湾的组织遭受“灭顶之灾”。
作为我党在台北重要的情报人员,吴石也未能幸免,根据蔡孝乾的交代,“保密局”迅速锁定吴石,并将后者抓捕入狱。和吴石几乎同时被捕的还有朱枫、聂曦等杰出的情报人员。
吴石被抓后,鉴于他是“国防部参谋次长”,身份不一般,所以对他的审讯以及法律审判也并不容易。
关于对吴石的审讯,时任国民党“专案小组组长”的谷正文后来写过专门的回忆录,吴石先是否认自己“通共”,“保密局”对吴石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严刑拷打,吴石一直身居高位,遭逢大难,却仍不屈服,为此,他的一只眼睛还被打瞎。
根据国民党在香港的刊物《新闻天地》的报道,在“保密局”提供的证据面前,吴石最后不得不承认他的确在为共产党工作,但是,吴石却说自己与共产党接触的时间是1949年2月,也就是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总统”)找共产党和谈的时候。
很明显,吴石撒了个谎,他没有把自己从1947年就与我党建立联系的事情和盘托出,其目的还是为了掩护更多的“接触人员”。也正是因为如此,国民党“保密局”也不掌握吴石在1949年2月以前向我党传递情报的情况。这样做,有利于吴石的“轻判”,下文还会提及。
1950年4月7日,吴石在被捕36天后,“保密局”宣布对吴石的审问结束,接下来将进入“司法”阶段。
司法程序是由“国防部”参谋总长周至柔批报给蒋介石的。周至柔是保定陆军学院第八期学员,算起来,他是吴石的学弟。二人又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关系匪浅,但这个时候,周至柔为向蒋介石表“忠心”,急着和吴石撇清关系。
在周至柔给蒋介石签报的具体方案是,以“高等军事法庭”的名义来审判吴石,审讯吴石的“法官”共六人,以蒋鼎文为审判长,韩德勤、刘咏尧为陪审员。同时,以曹秉喆、简三军、宋膺三3人为审判官。
这六位审判吴石的“法官”很有讲究,蒋鼎文是国民党二级上将,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周至柔请他来,纯粹是来压阵的。韩德勤和刘咏尧都是国民党陆军中将、“国府”战略顾问。以上三位都是重量级人物,而曹秉喆、简三军、宋膺三这三人,则来自国民党“军法局”。
换句话说,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序,应该是后面这三个人来“审判”吴石,但考虑到吴石是“中将参谋次长”,位高权重,因此让蒋鼎文等前面三人来“坐镇”。
不得不说,这个“审判”阵容非常豪华。所以,蒋介石在拿到周至柔的方案时,立即就批复了三个字:可照办。
让蒋介石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对吴石的审判非常漫长,6位法官经过1个多月的审理,把“保密局”的审讯材料过了一遍又一遍,最终认为吴石虽然通共,但未对“国府”造成实质性的损失,因此罪不至死。所以,6为法官一致决定,给吴石“予以重判,但免予死刑”。
这个判决意见交给“参谋总长”周至柔的时候,周至柔有些犹豫,但这毕竟是蒋鼎文等人反复研判的结果,他也只能硬着头皮送到蒋介石处。
6月7日,蒋介石看到这个判决意见后,立即打电话叫来周至柔,蒋介石当时几乎拍案咆哮,对着周至柔一顿臭骂:“你推荐的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三人简直胆大包天,审判如此不公,竟然为罪犯说情?应即明该三员革除原职为要!”
蒋介石的意思是,周至柔推荐蒋鼎文等人来审吴石,结果蒋鼎文三人竟然为吴石说情,说他罪不至死。现在就应该把蒋鼎文三人革职。
周至柔被一顿臭骂后,黑着脸找蒋鼎文等人,第二天,判决结果被逆转,吴石被判处死刑。
蒋鼎文等人为何要对吴石网开一面呢?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三:
其一,吴石面对审讯,隐藏了一些信息。而交代的事情并未对国民党造成重大损失。
其二,吴石是保定军校的“状元”,后来又在南京陆军大学任教,门生故旧遍布台湾,国民党内部比较讲情面,蒋鼎文等人也想“做人留一线”。
其三,吴石毕竟是“参谋次长”,当时蒋鼎文还不知道这件事会不会张扬出去,为了保住“国府”的脸面,不希望把事情做绝。
可惜,退居台湾的蒋介石当时已经气急败坏,只要与“通共”有染的事情,他都不能容忍。正是蒋介石的这一顿臭骂,我党杰出的情报人员吴石同志殒命了。
1950年6月10日下午4点30分,台北郊外的马场町响起四声枪响,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英勇就义。
《战国策·秦策三》云: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
而今,吴石在福州的故居,从早到晚迎来络绎不绝的献花市民。
而今,北京西山无名公园中,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的雕像前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少先队员。
而今,北京福田公墓吴石夫妇的墓前,花束不断。
一幕幕,让我们看到了民心所向,看到了血脉传承。在中华民族的纪念丰碑上,有你们浓重的一笔,英雄们永垂不朽!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