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患上膀胱癌后,毛主席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但是,他却批示说“不治疗”,是什么原因呢?
这件事,是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记载的,在《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这样写道:
“伯伯被确诊膀胱癌的准确日期是1972年5月18日。按照惯例,病情真实情况立即报告到‘游泳池’。毛主席亲笔批示很快退回到西花厅办公室:第一不治疗,第二不要告诉周、邓,第三搞好营养。据后来汪东兴解释:批示的‘不治疗’就是不手术,毛主席说:陈毅得癌症手术,死了,谢富治得癌症手术,也死了嘛!言下之意得了这种病,只能吃点好的,等着。”
(图:周总理和侄女周秉德)
那么,周秉德的这段话应该如何理解呢?
第一,毛主席确实批示过“不治疗”,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但是还有第二,就是汪东兴解释过,毛主席说的“不治疗”是指“不手术”,并不是“不治疗”。
毛主席不建议手术的理由,就是陈毅和谢富治都是因为癌症手术死了,别说那个年代了,就是医学水平远胜那时候的今天,癌症也仍然是不治之症,如果冒然做手术,很可能会加剧病情,还不如进行保守治疗更稳妥一些。
但是,周秉德显然误解了毛主席的话,说“言下之意得了这种病,只能吃点好的,等着”,实在是错怪毛主席了。
其实,毛主席在得知周总理得了膀胱癌后,立即下令让叶剑英、邓颖超、汪东兴、张春桥组成医疗组,负责对周总理的治疗工作,并亲笔批示周总理“应当休息,节劳,不可大意”。
而且,毛主席安排这个医疗组的成员,也是大有深意的,叶剑英、邓颖超与周总理关系密切,代表了周总理,汪东兴代表了毛主席,张春桥代表了“四人帮”,前两人自然不需要怀疑,肯定会全力救治周总理,汪东兴代表的是毛主席,也是会全力支持,问题就在张春桥。
张春桥作为“四人帮”的人,肯定会从中作梗,毛主席为什么还要让他参加医疗组呢?其实就是在“以退为进”。
“四人帮”与周总理的矛盾早已天下皆知,现在周总理得了膀胱癌,他们肯定会干扰治疗,这时候,毛主席让张春桥加入医疗组,就是让他作为“四人帮”的代表,共同参与对周总理的治疗工作。但是,他只占一个名额,如果反对治疗方案的话,一比三肯定不会通过,所以,他只能同意。
也就是说,毛主席把他加入进来,就是在堵住“四人帮”的嘴,让他们无法在治疗方案上提反对意见,不同意也得同意。
这就是毛主席的智慧,巧妙地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矛盾。
后来的事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周总理的治疗方案上,张春桥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反面作用,确保了周总理的治疗没有受到“四人帮”太大的干扰。
但可惜的是,周总理实在是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住院治疗。
看看这个时间吧——1972年,尼克松刚刚访华,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多国家也都开始纷纷与中国交往,而周总理作为中国最受尊敬的外交家,很多场合都需要他出席,经常忙得连轴转。
再看国内,林彪在前一年刚刚出逃,全国也迎来了新的形势,开始把重点转移到恢复生产上面,周总理作为全国的“大管家”,需要他做的事自然也是数不胜数,经常忙得吃不上饭、睡不着觉。
比如有一次,周总理主持一次会议时,全程都在站着,大家劝他坐下休息一会儿,但周总理苦笑着说:“我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我怕我一坐下,就会睡过去。”
所以,周总理在那两年根本没有时间住院治疗。
直到1974年6月1日,周总理的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控制了,这才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住进了医院,做了第一次手术。
此时距离确诊膀胱癌,已经过去了两年,早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无力回天了。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总理与世长辞,享年78岁。
很多人说,周总理其实不是死于癌症,而是被累死的。这话确实是有道理的,周总理晚年太不容易了!
(参考资料:《毛泽东与周恩来》《周恩来的最后十年》《我的伯父周恩来》)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