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龙头主动申请破产重整!

10月14日,有着近二十年发展历程、曾被誉为"装配式建筑香港IPO第一股"的龙头企业主动申请破产重整

远大住工主动申请破产重整

10月10日,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住工”)发布内幕消息破产重整公告。公告显示,远大住工于2025年10月9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决定自行申请破产重整的议案。

此次破产重整的背景是宏观经济、地产调控及疫情影响,导致远大住工面临债务和经营危机。尽管已采取多项自救措施,但收效甚微,各类风险已全面暴露且不断加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远大住工符合破产重整的条件。

远大住工作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较高的行业地位和较强的品牌影响力。作为联交所上市公司,有望通过重整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化解债务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远大住工已向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破产重整申请,并将适时召开股东会审议相关议案。公告日期为2025年10月10日,由执行董事谭新明代表董事会签署。

需要注意的是,破产重整申请能否被法院受理、公司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具有重大不确定性。远大住工将及时通知股东及投资者有关公司预重整申请的任何重大进展,并根据上市规则于适当时候另行作出公告。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在买卖公司证券时请谨慎行事。

张剑与远大住工的辉煌与跌落

从1996年怀揣建筑工业化理想起步,到2019年成为行业上市第一股,再到2025年主动申请破产重整,张剑与远大住工的几十年历程,可谓一波三折。

远大住工的创始人暨董事长张剑1964年生于湖南郴州,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动力专业,曾在大学任教。

▲张剑(资料图)

张剑于1988年6月成立远大热工研究所,并在次年开发成功中国第一台无压锅炉。初期通过技术转让积累了经验和资金。

1992年6月,张剑成立长沙远大空调实业公司,成功开发中国第一台直燃机。到1996年,远大空调已成为全球同行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

张剑的转型源于一次日本之行。1994年,他在日本首次目睹了装配式建筑的整个过程,从早上八点开工到傍晚即可入住,这种闻所未闻的建造效率给他带来了巨大震撼。此前,他从事的无压锅炉和中央空调都只是建筑的组成部分,而这次经历让他决心将事业扩展到整个住宅领域。

怀揣着"用最少的资源,最小的环境影响来达成美好生活"的理想,张剑于1996年带领管理层团队进入了建筑工业化领域。同年年底,他与日本铃木公司合资组建了远大铃木住房设备有限公司,次年便生产出首套远铃整体浴室,开始了对集成房屋的初步探索。

2006年3月,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在这一年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市场实践,并于2007年被授予"国家住宅产业基地"称号。

2008年起,远大住工开启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新探索,通过工业物联网提升组织效率。张剑表示:"从2008年到现在,我们更多是实现建筑行业的第三次、第四次革命。这也是现在所有的工业4.0的初始版本,开启了从制造到智造的真正转化"。

到2017年,远大住工已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并成为唯一一家拥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装配式建筑企业。

此时装配式建筑成为行业风口,远大住工也抓住了机会。凭借领先的技术和产能布局,远大住工于2019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装配式建筑行业香港IPO第一股"。

公司在上市后一度保持增长势头,2021年营收达到30.59亿元的高点,这或许是它作为行业龙头最后的荣光。

从2022年开始,形势急转直下。营收大幅下滑至22亿元左右,更关键的是盈利能力彻底崩溃,连续两年巨额亏损(2022年亏8.1亿,2023年亏3.89亿),表明公司已陷入严重的经营危机。

进入2024年,恶化趋势仍未止住。中报显示营收继续同比下降10.1%,同时亏损额高达2.96亿元,这意味着公司的失血速度仍在加快,最终导致了2025年的破产重整申请。

远大住工的结局 ≠ 建筑工业化的失败

远大住工的上市与自主破产重整,无疑成为中国建筑工业化十年浪潮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

远大住工困境的根源在于一套未能适应建筑行业本质的工业化模式:

在战略层面,追求规模的广度,而非运营的深度,重规模、轻效率的扩张,导致了资产沉重和资源分散,无法形成扎实的规模经济。

在运营层面,理想化的工业理论与复杂的建筑现实相冲突。公司试图将追求零库存、小规模多功能产线等制造业经典模式直接复制到建筑业,却忽视了后者产品固定、项目离散、需求多样的特性。

在产品层面,技术长板未能转化为市场优势。尽管在产线装备研发上具备优势并以此获利,但其在建筑产品本身的研发与设计拆分能力上存在明显短板。

企业问题叠加宏观经济、疫情、建筑业大环境等多重因素导致了远大住工如今的结局。

然而,一个龙头企业的跌落,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建筑工业化本身的失败。

反观建筑工业化本身,它非但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恰恰是中国建筑业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以日本的数据为鉴,其传统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长期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保守的建筑业不是在拉动,而是在拖累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这一严峻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甚至更为突出。

因此,建筑工业化肩负的使命,正是要通过一场生产方式的根本性革命,将建筑业从依赖密集劳动力的现场施工,升级为以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基础的智能建造,从而扭转其拖累整体生产率的局面。

这可能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

V X 公众号:土木智库 大量建筑资料等着你!注意是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财经   龙头   主动   建筑   远大   公司   建筑业   日本   中国   长沙   铃木   建筑行业   住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