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随着广东省委书记一声令下,作为国家“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广东黄茅峡水库工程在清远英德市大湾镇正式开工建设。这项总投资135亿元的世纪工程,将以“峡之大者”的担当,为粤港澳大湾区筑牢水安全屏障,开启北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黄茅峡水库工程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大湾镇下游6公里处,工程等别为II等大(2)型,是连江干流首座控制性工程。根据资料显示,黄茅峡水库总库容5.62亿立方米,防洪库容达5.47亿立方米,相当于在连江中游筑起一道“防洪长城”。工程由泄水闸、电站厂房、船闸、鱼道等组成,建成后可削减北江石角水文站洪峰流量1000-1600立方米每秒,使连江中下游大湾、连江口镇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浛洸、西牛等镇提升至20年一遇。这意味着广州、佛山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将大幅降低洪水威胁,飞来峡库区内的临时滞洪区启用概率也将显著减少。
黄茅峡水库工程的建设价值远超单一防洪功能:首先,工程同步建设Ⅳ级航道体系,将500吨级船舶通航能力延伸至连江腹地,预计年货运量提升30%以上,为粤北山区打通一条“黄金水道”。其次,工程装机容量50兆瓦的水电站年均可发电1.55亿千瓦时,相当于满足1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为“双碳”目标注入绿色动能。
此外,在农业现代化领域,工程可为连江英德大型灌区提供12.04万亩灌溉水源,通过智能化灌溉系统实现节水增效,预计每年增产粮食2万吨以上。更值得关注的是,工程创新采用“抬田”技术,通过抬高农田高程减少征地1.24万亩,节约土地成本约50亿元,既保障耕地红线又降低工程投资压力,开创生态友好型水利建设新模式。
北江作为珠江第二大水系,滋养着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近年来,2022年“龙舟水”超百年一遇洪水、2024年两次特大洪水,暴露出连江流域防洪短板。黄茅峡水库的建设,正是广东破解“心腹之患”的关键一招。工程纳入《广东省水网建设规划》,与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形成“东西互济、南北联动”的水安全格局。“峡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座投资135亿元的超级工程,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大坝,更是广东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抉择。随着2030年工程全面建成,北江流域将实现从“被动防洪”到“主动调控”的跨越,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延伸阅读:国家“两重”标志性工程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工程。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聚焦科技自立、区域协调、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关键领域,兼具“硬投资”(如沿江高铁、黄茅峡水库等重大项目)与“软建设”(如优化投融资模式、完善运维机制等改革),旨在强化国家战略物质基础,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黄茅峡水库的“软建设”就包括首次采用省属国企组建项目法人,实行投资、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建成后与飞来峡、乐昌峡实现三大枢纽联调联控。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