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一款阿克苏苹果拿铁的文案,竟因用了女字旁的 “她” 称呼苹果,被指责 “物化女性”“凝视女性”,最终无奈下架 —— 这样的争议实在令人费解。这款新品本充满创意,文案将阿克苏苹果拟人化,写道 “全球 7500 种苹果中,这一种是最没有特点的,但是阿克苏给了她一颗心”,字里行间满是对食材的温情诠释,任谁反复品读,都难与 “物化女性” 产生关联。可就因一个 “她” 字,一场莫须有的指责席卷而来,让本应受好评的文案落得下架结局,着实可惜。
这种对文字的过度解读,早已脱离了尊重女性的初衷,沦为变相的 “文字狱”。拟人化是文学与广告创作中最常见的手法,用 “他”“她”“它” 称呼事物本无特殊指向,全凭创作者的情感表达需求。可在部分所谓 “女权者” 眼中,只要出现女字旁的 “她”,就强行与女性捆绑解读;此前某品牌文案用 “处女地” 一词,也被怒斥 “恶毒”,仿佛看到 “处女” 二字就只能联想到女性隐私。这种思维定式何其狭隘 ——“处女地” 本指未开垦的土地,“处女座” 是天文星座名称,与女性本身毫无恶意关联,却硬被贴上 “冒犯” 标签,与清朝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的文字狱何其相似。
更荒诞的是,这类过度解读正在扼杀创作的自由与活力。广告文案需要生动的表达打动消费者,文学创作更需丰富的词汇传递情感,可如今创作者却要时刻警惕 “踩雷”:用 “她” 拟人怕被指物化,用 “处女” 相关词汇怕被批冒犯,长此以往,语言只会变得干瘪苍白。瑞幸下架文案的举动,看似是妥协,实则是对这种无理指责的无奈退让,若任其发展,未来或许连最基础的拟人手法都不敢使用,不知全世界的文学与创意还能留下多少鲜活表达。
真正的女权,应是追求性别平等与尊重,而非对正常文字表达吹毛求疵、上纲上线。那些动辄给文案扣 “物化女性” 帽子的人,实则是在扭曲女权的内涵,用极端思维制造对立。大清早已亡了,“文字狱” 式的苛责不该重现。希望创作者能重拾表达勇气,也希望所谓的 “女权者” 能回归理性 —— 尊重女性从不是割裂文字与创作,而是以包容之心看待正常表达,别让一场本无恶意的文案,再沦为过度解读的牺牲品。#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