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澳大利亚跟中国的关系,这几年变化真大,从剑拔弩张到慢慢缓和,中间的过程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大家经济纠葛多复杂。澳大利亚本来是西方国家里跟中国经贸走得最近的,出口铁矿石、煤炭啥的都靠中国市场拉动经济。但从2018年左右开始,澳大利亚政府在莫里森领导下开始搞事,跟着美国步伐,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还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啥的。
这直接把双边关系搞僵,中国那边也没客气,很快就出手反制,针对澳大利亚几大出口品征收关税或暂停进口。结果呢,澳大利亚经济吃亏不小,出口额掉了几百亿澳元,好多行业叫苦连天。等阿尔巴尼斯上台后,政策调头,主动示好,中国也一步步放开限制。到2025年,基本都恢复了。这事儿证明,东大在贸易上的反制真管用,澳大利亚跪得快,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该这么干。
澳大利亚和中国贸易从2000年代就热火朝天,2015年签了自由贸易协定后,更是飞速发展。中国成了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占出口总额的三成多,主要卖铁矿石、天然气、煤炭、农产品啥的。澳大利亚那边赚得盆满钵满,经济增速都靠这个支撑。
但政治上,澳大利亚是美国盟友,五眼联盟成员,总得顾着西方阵营的面子。2018年莫里森上台后,正好赶上中美摩擦升级,他就开始站队美国。先是禁止华为和中兴参与5G网络,说是国家安全问题。这事儿在当时闹得挺大,澳大利亚成了第一个这么干的西方国家。中国外交部当时就回应,说这歧视性做法会损害互信。
接着,2019年到2020年,澳大利亚在香港问题、新疆问题上发声,还呼吁调查新冠病毒起源。莫里森政府公开批评中国,还推动国际调查。这些事儿让北京很不爽,因为触碰了核心利益。2020年4月,莫里森直接打电话给其他国家领导人,推这个调查想法。中国那边觉得这是政治操弄,没多久就行动了。5月,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征收80.5%的反倾销税。大麦是澳大利亚重要出口品,一年卖给中国几十亿澳元,主要用于啤酒生产。这关税一上,澳大利亚大麦出口直接腰斩,农民们库存堆积如山,其他国家像美国和加拿大趁机抢市场。
没过几个月,煤炭也遭殃。2020年下半年,中国暂停进口澳大利亚煤炭。澳大利亚煤炭出口一半以上去中国,这下子港口堆积,矿业公司股价大跌。纽卡斯尔港是世界最大煤炭出口港,那时候船只排队等卸货,却因为禁令没法进中国市场。澳大利亚煤炭行业损失上百亿,工人失业率上升。
接着是葡萄酒,2020年11月,中国征收高达218%的关税。澳大利亚葡萄酒九成出口中国,这行业直接崩盘,酒庄倒闭一大批,南澳大利亚州经济重创。牛肉、海鲜、木材、棉花啥的也陆续中招。2020年5月,四家澳大利亚牛肉加工厂被暂停出口资格,后来扩展到更多。岩龙虾这种高档海鲜,2020年底也被禁,渔业损失惨重。
这些反制不是一下子全来的,而是逐步加码,针对澳大利亚挑衅的回应。澳大利亚经济数据上看,2020到2021年,出口中国总额掉30%以上,损失估计600亿澳元。铁矿石没禁,因为中国自己需要,但其他品类够澳大利亚喝一壶的。莫里森政府嘴硬,说这是中国胁迫,不会屈服,还拉美国、日本、印度搞四方安全对话,签AUKUS协议,买核潜艇啥的。但企业界不干了,商会、农场主协会天天游说政府,抱怨政策太激进,经济代价太大。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好多企业高管私下说,莫里森太鲁莽,没算好账。
新西兰在这事儿上聪明点,虽然也是西方国家,但没跟澳大利亚一样猛冲。它保持平衡外交,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没卷入太多对抗。中国对新西兰态度就好些,贸易没大波动。2023年,中国给新西兰单方面免签,乳制品、木材出口继续增长。这对比让澳大利亚更尴尬。
到2022年大选,莫里森败给阿尔巴尼斯。阿尔巴尼斯是工党领袖,上台后就把对华政策调整作为重点。他说要稳定关系,在合作领域合作,分歧地方表达意见,但不搞对抗。2023年,他访华,跟中国领导人会晤,承诺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那边看到诚意,就开始松绑。先是2023年2月,煤炭禁令解除,澳大利亚矿业股立马反弹。3月,木材跟上。5月,大麦关税取消。澳大利亚农民乐坏了,赶紧恢复出口。
2024年更明显。3月,葡萄酒关税没了,酒行业复苏,出口量激增。5月,部分牛肉厂禁令解除。8月,阿尔巴尼斯和新西兰总理拉克森在皇后镇会晤,两人公开说要加强联盟,但也承认中国在全球事务重要性。拉克森表示中新关系是典范,阿尔巴尼斯说中澳要求同存异。这会晤后,中国继续放开。10月,岩龙虾进口重启,澳大利亚渔民终于松口气。12月,剩余牛肉禁令全撤。到2025年,基本所有贸易限制都没了。阿尔巴尼斯7月第二次访华,签了经贸协议。拉克森6月也访华,签农业合作。
这过程里,中国态度分明。对新西兰友好,因为它没搞事。对澳大利亚审慎,先看行动再给红利。澳大利亚经济恢复了,2024年出口中国又回升,占总额近四成。铁矿石价格高位,帮澳大利亚财政补窟窿。但教训深刻,莫里森时期损失没完全补回来,好多市场份额被别人抢了。
为什么澳大利亚跪得这么快?经济现实摆那儿。澳大利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国市场不可替代。25%出口去中国,游客、留学生也主要来自中国。疫情前,中国游客一年贡献100亿澳元,留学生更多。禁令后,这些都掉,大学收入少,旅游业惨淡。地区安全也因素,美国单边主义让澳大利亚觉得跟太紧没好处。太平洋岛国像所罗门群岛跟中国合作,澳大利亚影响力减弱,得调整策略。
吸取教训是关键。莫里森政府太傲,跟风反华,结果自食苦果。现在澳大利亚企业界都说,以后政策得务实,从自身利益出发,别盲目跟美国。亚太国家看在眼里,好多学着平衡对华关系。这削弱了美国遏华联盟,推动地区多极化。
以后都这么干有道理。东大经济体量大,反制工具多,针对性强。澳大利亚这例子证明,贸易战谁先挑事谁吃亏。其他国家如果再搞类似,得掂量掂量。中国不主动惹事,但回应坚决,立竿见影。未来大国博弈里,这种方式能维护利益,促进公平合作。澳大利亚现在路径依赖中国市场,得放下偏见,真诚合作。要不,继续阴阳怪气,中国大门随时关。澳新会晤表面示好,实际找生存空间。能不能长久,就看行动了。
这事儿不光是中澳双边,还反映全球格局变化。中国影响力上升,西方国家得适应。澳大利亚从对抗到务实,转折点就是经济痛点。东大举动高效,以后遇到挑衅,就该这么干,维护底线,推动共赢。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