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花800雇轿子上山,却不好意思坐,轿夫的举动让人意外

文| 东方芙昕

编辑 | 东方芙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前言

在庐山蜿蜒的山路上,一位母亲带着7岁孩子艰难攀登时,丈夫花800元雇了两名轿夫。

烈日下,看着轿夫汗水浸透的背影,她如坐针毡,既心疼轿夫的辛劳,又因路人异样的目光如芒在背。

她好不容易坚持到山顶,结果却轿夫接下来的请求却让人意外,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艰苦的挑山工

九江庐山游客一拨接一拨地来,山上风景秀丽,走在山道上,人们大多拿着手机拍照打卡,可有一群人,走的不是风景,是生活。

他们抬着轿子一趟又一趟,在这条山道上来回穿梭,一天十几公里上下翻,有人说他们辛苦,有人却觉得“太贵”,可真正站在他们身边的却没几个。

博主一家到庐山旅游,孩子才七岁,丈夫见山路陡峭,担心母子体力吃不消,决定花800元请两位轿夫抬上山,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坐轿子,但这一趟,却让她心里堵得慌。

才上去没多久,博主就主动下来,孩子接着坐,她一路徒步跟在轿子后头,她不是走不动,只是心里过不去那道坎。

每一声喘气、每一次停歇、每一滴汗水都让她坐立难安,走在一旁的路人不时看她一眼,有人窃窃私语,有人投来异样眼神。

她低着头往前走,脚下踏着石阶,心里却像踩着钉子,两位轿夫倒是很客气,年纪都不小了,爬坡抬人也不叫苦。

见她不安,还笑着说:这是我们的饭碗,坐就坐,别想太多。

可她还是摇头,始终放不下那种“让人受累,自己享福”的愧疚。

不是她作,也不是装,换谁看着别人为自己扛几十斤上山,也心里发虚。

视频发出来之后,有人支持她,说她有同理心、心疼他人;也有人说这就是交易,干嘛这么矫情;更有一类人,说得直白:谁让你选坐轿子了?不坐不就没事了吗?

看评论那一排排,她反而释然了点,坐不坐,贵不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她那一刻,就是坐不下去。

轿夫的意外请求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些轿夫每天四五点就得上山抢生意,等不到客人,一整天就白跑一趟,抬一趟几十分钟,等客人有时要等几个钟头。

他们每天来回走几万步,风吹日晒不说,雨天还得撑伞、踩湿路,有时候一不小心滑倒,爬起来继续干,没人关心他们的膝盖疼不疼,也没人问他们午饭吃了没。

别看景区里热闹,有些轿夫其实连吃饭的钱都得赊着,有的饭馆知道他们熟面孔,还愿意让他们先吃后付。

饭盒里就是两个冷馒头、一瓶矿泉水,不讲究也没得讲究,做这行的,绝大多数是五十多岁以上的中年人,没文化、没社保、没退路,靠这点苦力换点现金。

有人说这服务太贵,一趟八百谁吃得消,可他们也反问:愿意抬人上山的年轻人,有几个?想赚钱轻松点的多得是,挑重担的真没几个。

这种活,说白了就是“花钱的心疼钱,挣钱的用命干”,谁都不容易。

爬上山顶,博主本以为终于熬过去了,可以安安心心看看风景,但轿夫却上来打招呼,说愿意再打个折,加五百块,继续抬他们下山。

他说得不强求,也不贪心,就站在一旁等他们答复,等了一个多小时,博主一家才下决心不用了,她始终放不下那份心理负担,不想再让他们辛苦。

可这事并没有就这么完,孩子年纪小,来时还能靠新鲜劲走一段,下山腿脚已经有些打颤,博主丈夫看了眼路,叹口气还是付了五百块,让孩子再坐下山。

她没说什么,也没再犹豫,既然选择了出来旅游,确实得照顾家人现实,虽然心里还是有点别扭,但她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800元买来的顿悟

在路上,她边走边想:抬人上下山,这明明是人家一份工作,付钱消费,也没有错,可为啥还是会感到不安?后来她想明白了,不是不安,是因为太少经历类似的角色转换。

日常生活里,她习惯了付费服务、买东西买体验,坐电梯、打车、用外卖,从来不觉得难受,可这次,是“一个人抬着另一个人”上山,太直观了,太贴近了,她不适应。

慢慢地,她心态有了变化,她开始不再把这种服务当成“低人一等”,而是开始看清这是一种公平的合作。

她不再逃避别人的目光,也不去听那些指指点点,她认同的是,每个人在不同的位子上都有不同的付出,不管是抬人的,还是坐着的,都没有谁亏欠谁。

网上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觉得800块太狠,哪怕是一趟辛苦活也不值;也有人反过来说,如果不讲价、不压价,说不定他们干一天能多赚一点。

也有人爆料,说庐山其实是不允许抬人的,有规定,但景区和管理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一震。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份辛苦就变成了游走在边缘的灰色工种了,这种夹缝中求生的状态,也许才是真正让她不安的源头。

旅程快结束的时候,他们全家站在山脚下,回头望了一眼,那两位轿夫正在树下歇脚,擦着汗、喝着水,不言不语。

那一刻,博主心里没了复杂的想法,她觉得这趟旅游花得不算亏,花的钱也许不止是为了省脚力,更多是给自己和家人多一层理解、多一种体验。

结语

这些人背着人、踩着石头、挑着生活往上走,没人给他们点赞,也没人把他们写进攻略,他们就像山间的野草,不张扬、不奢求,就这么日复一日地活着。

有人看不起他们,有人觉得他们“抬人”的活不体面,可是没有他们,很多人也别想轻轻松松看完庐山的风景。

她说自己以后可能还会遇到类似的服务,可能还会犹豫,但至少不会再盲目地排斥,也不会再因为别人的议论而否定自己的选择,她觉得这才是这趟山路给她的最大启发。

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情有何看法呢?你们平时登山的时候,会选择做轿子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

1. 当事人抖音

2. 掌闻视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旅游   轿夫   轿子   好意思   举动   意外   女子   庐山   不安   辛苦   孩子   山道   心疼   景区   丈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