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写给一位特殊学生的信。他曾在家休学一年,却凭着最后20天的冲刺考出500分,带着对未来的冲劲踏入外地高中。可现实是,陌生的宿舍规矩、听不懂的老师口音,让这份期待变成了煎熬。
我不想劝他“咬牙坚持”,只想告诉他:你的中考逆袭已经证明了能力,暂时的不适应从不是错。这封信里的共情与思考,希望能让每一位外地求学的孩子知道,感受值得被重视;也让家长明白,比起“逼孩子坚持”,读懂他们的委屈更重要。
孩子你好:
先跟你打个招呼,我是东哥。我家也有和你差不多大的孩子,天天为学习的事操心奔波,所以我特别懂你们这个年纪,面对压力时那种又想做好、又容易迷茫的感觉。
你可能会好奇我为什么会给你写信。其实是你妈妈之前在线上找到我,跟我聊了很多关于你的事。她这阵子一直很担心你,怕你因为学校的事不开心,怕你一个人默默扛着压力。天下父母大抵都是这样,越在意越容易慌,有时候反而没能做好你最需要的陪伴,这点挺让人遗憾的。
我做了18年教育,从国际教育到国内教育都有接触,现在主要帮学生做升学规划和职业规划,前前后后服务过1000多个像你这样的孩子。不敢说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见过很多和你类似的情况,也帮他们找到过适合自己的路——这点你不用质疑,我有足够的经验陪你一起把心里的事捋清楚。
妈妈还跟我说,你初中时因为手机的事,和爸妈闹过挺严重的不愉快。他们当时急着让你调整状态,竟在你房间里装了监控;后来你待在房间里不肯出来,他们又怕你有危险,不仅打了120,最后还破门而入。现在回头看,这都是他们太焦虑、太慌了才做的糊涂事,完全没顾及你的感受,说不定也让你受了很大的惊吓和委屈。换作是我,要是跟我家孩子沟通时失了分寸,他们大概也会觉得不被信任,心里肯定也不好受。
不过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你中考前的事:听说你初三在家待了一年,却能靠着最后不到20天的辅导,考出不错的成绩。说实话,这真的太厉害了——既要扛住“一年没上学”的压力,又能在最后关头沉下心抓重点、拼成绩,这份学习能力和关键节点上的清醒,比很多一直跟着上课的同学都强。
之后你选择去外地的高中,也是奔着那里教学质量好去的。明明家附近就有学校,却愿意为了更好的目标,选一所离家远的学校,这份对未来的规划和冲劲,特别难得。只是真到了那边才发现,集体宿舍的规矩、身边同学的习惯,可能和你预想的不一样;老师上课的风格也和之前不太适配,听起来得费不少劲。这些细节堆在一起,哪怕是再能扛的人,也会觉得不自在吧?
还有家里长辈偶尔的念叨,或许他们是想关心你,却没注意到那些话反而让你更有负担,好像所有人都只盯着“你要好好待在学校”,却没人问一句“你在学校到底舒不舒服”。
其实你现在不想在外地待着,想调整方向,一点都不是“矫情”,更不是“适应性差”。反而我觉得,你能清楚地知道“这个环境不适合自己”,还愿意直面这份不舒服,已经很成熟了。谁年轻时没选错过一两件事呢?重要的是知道怎么把路调回自己舒服的方向,而不是硬扛着让自己难受。
我一点都不担心你的能力。你现在需要的,从来不是“催着往前赶”,而是身边人多一点理解、支持和鼓励,让你能在舒服的状态里,按自己的节奏一步步往前走。
我不是来劝你“必须留在那所学校”,也不是来评判谁对谁错的。只是觉得,你心里藏了这么多情绪,又有着这么强的韧性和能力,不该一个人憋着。如果你愿意,哪怕只是跟我聊聊“在外地哪件事让你最不自在”“现在最想有个什么样的学习环境”,都可以。
我能帮你一起梳理:比如怎么让爸妈更懂你的想法,或者怎么根据你的情况规划更合适的升学路——这些都由你说了算,我只是用我的经验陪你一起想办法。
另外,有件事我必须跟你说清楚:如果我们之后能聊一聊,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决定权”。哪些内容你愿意让我跟你妈妈提一嘴,哪些内容想自己藏在心里,全由你定。只要是你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我一定会守好这个秘密,不会随便跟你妈妈或其他人说——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也是我做事的规矩。
如果你愿意和我聊一聊,既可以让你妈妈转达预约时间,也可以等你想好后再联系;要是你现在想先不聊、以后再说,也完全没关系。节奏全由你定,我会等着,等你愿意跟我聊的时候再聊。
等待你的东哥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