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堆参数”到“补短板”,扫地机器人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
图片来自网络
不知从何时起,扫地机器人陷入了“卷参数”“堆配置”的怪圈。传感器越加越多,吸力数值越飙越猛,电池容量越做越大,然而用户体验的提升却远未达到预期。“参数没输过,体验没赢过”成为许多用户的相同吐槽。
问题的根源并不复杂。回归清洁能力这一“第一性原理”,用户真正关心的并非纸面参数,而是实际表现:边角是否漏扫、顽固污渍能否清除、复杂环境中是否频繁被困、毛发是否容易缠绕。
基础性能的过度配置,并未带来用户体验的明显提升,反而让产品偏离了真正好用的方向。
当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普遍搭载各类前沿传感器,看似“高精尖”,实则问题“缠身”:
• 避障仍有“盲区”
“扫地机器人=家庭障碍制造机”的调侃并非毫无依据。传统激光导航方案受限于原理与布局,对透明玻璃、细小线缆、钥匙等物品难以识别,面对宠物粪便、移动的玩具等动态障碍更是束手无策,常常陷入“要么卡住,要么闯祸”的窘境。这种被动式避障,本质上仍是“盲人摸象”。
• 清洁方式“一刀切”
“不管脏不脏都扫一遍”,是传统扫地机器人的另一大短板。沙发旁的饼干渣清洁不彻底,厨房的油渍却被边刷溅得到处都是;想要针对性清扫,只能手动设置分区,反而增加操作负担。这种 “平均主义” 的清洁逻辑,既浪费电量,又达不到理想效果,且动辄几十分钟的作业噪音,也让用户备受困扰。
• 交互仍属“单向指令”
随着功能叠加,扫地机器人的操作门槛越来越高:复杂的 APP 界面让老年人望而却步,语音控制局限于 “开始 / 暂停” 等固定指令,所谓的 “智能交互” 沦为噱头。如何让机器人真正 “听懂” 需求,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瓶颈。
正如INDEMIND认为,“用户需要的不是‘数值怪兽’,而是能真正理解环境、解决问题的实用帮手。”
面对行业困境,INDEMIND提出全新的“视觉空间智能”方案,将全局空间感知能力深度融入机器人的业务全流程。从导航定位到避障决策,从场景识别到清洁执行,机器人不再是单一功能的执行者,而是能像人一样理解空间、做出判断的智能体。
• 完整的空间感知能力
通过多目立体视觉系统,完整捕捉三维空间信息。不论是3厘米高的沙发底缝,还是400平方米的户型结构,都能精准建模,生成可分层、可编辑的实时三维地图。机器人能清晰认知自身所在位置、周围环境结构。
• 深度的语义理解能力
不仅能识别“客厅”“卧室”“厨房”等空间属性,还能理解“障碍物”“脏污区”“禁拖区”等功能语义。例如,厨房灶台下被识别为“高风险避障区”,客厅地毯则被标记为“禁止湿拖区”,机器人可据此自动调整行为模式。
• 连贯的智能决策能力
机器人能基于空间信息动态调整行为。例如,从客厅进入卧室时,自动优化清扫路径;遇到门槛时,结合高度差判断是否可通过,真正实现“因地制策”的连贯作业。
基于全局空间智能技术,INDEMIND打造出业界首款产品化的多目立体视觉方案——「家用具身扫地机器人AI平台」,使机器人彻底摆脱对激光雷达与复杂外设的依赖。通过多目相机实时捕捉空间内的三维坐标、物体轮廓与光线变化,结合“端侧+云端”低算力混合模型,实现高精度导航、视觉-语音-动作多模态识别、三维空间理解与记忆、任务推理与决策、持续对话。
与传统方案相比,除了技术架构的差别,在功能上该平台还具备多项能力突破:
• 智能避障+AI识别
依托全局空间智能,能实时分析空间内物体的位置、大小、形态与运动状态。搭配AI识别,可识别≥40类常见家庭物体(电线、拖鞋、宠物玩具、花瓶等),并结合空间语义判断物体属性——比如在“客厅空间”内,识别到滚动的儿童皮球,会基于空间距离预判轨迹,减速绕行。
• 脏污识别+智能作业
在空间感知层面,机器人能实时捕捉前向10-30cm、宽度40cm范围内的空间细节,精准识别固体(饼干渣、灰尘)、液体(咖啡渍、酱油)、粉末(面粉、爽身粉)、固液混合(酱汁、粥渍)四类脏污,且各类脏污的检出率和召回率均≥95%——即便是透明的水渍,这一能力在行业内独一无二。
更关键的是,机器人会将脏污位置与三维空间地图叠加,生成“脏污热力图”,让用户在APP上就能直观看到“哪个空间脏”“脏污在空间的哪个位置”“脏污类型是什么”。
基于空间脏污信息,智能作业系统会自动匹配清洁策略:在“厨房空间”的灶台区域发现油渍,会结合空间内的台面高度、地面材质,增加毛刷压力并重复清扫2-3遍;在“客厅空间”的地毯旁发现液体污渍,会根据空间内地毯的位置,关闭边刷、调大出水量,避免污渍扩散到地毯。
• 高自由度交互
视觉全栈AI能力支持大模型语音交互,能结合空间智能理解用户的“空间需求”:说一句“清理沙发旁边的饼干渣”,机器人会基于三维地图定位“沙发”所在的空间位置,精准聚焦沙发周边区域。
从空间智能驱动的纯视觉导航(成本相较ITOF便宜50%),到“空间+语义”的策略化避障;从“空间脏污映射”的精准清洁,到“空间需求响应”的高自由度交互,INDEMIND「家用具身扫地机器人AI平台」用“全局空间智能”,重新定义了扫地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参数的堆砌,而是对家庭空间的“感知力”“理解力”与“适配力”。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