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爆料多家高端化妆品检出苏丹红,双11美妆品类蒙阴影

2025年10月中旬,"老爸评测"一条视频直接把美妆圈搅翻了天。

他们在多款肉色护肤品里检出了苏丹红,这东西可是国家明令禁用了快20年的致癌成分,科颜氏、花西子这些平时大家常买的牌子都卷了进去。

离"双11"就剩不到三周,这事儿一出,不少人手里的购物车都先停了。

事件爆雷始末

这次检测结果挺让人意外的,评测团队不是瞎猜,是实打实公证买样检测的。

问题源头指向了一个复合植物原料组,里面有鳢肠提取物、印度楝叶提取物和辣木籽油。

本来这些都是打着"天然植物色素"的旗号,结果检测发现苏丹红含量远超痕量水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人工添进去的。

涉事原料商疑似是家海外企业Campo Research,人家官网还写着专注天然色素呢,这反差也是没谁了。

消息一出来,各个品牌的反应速度倒是不慢。

花西子直接把桃娇鲜颜精华底霜从旗舰店下架了,客服说正在查原料商,先停售保安全。

科颜氏这边强调自己产品都符合国家标准,生产流程没问题。

且初呢,说有安全检测报告,但也赶紧安排了二次送检,就等结果出来给大家一个说法。

FARMACY、听研这些牌子也都发了声明,大意都是自己产品合规,正在进一步核查。

苏丹红为啥难缠

可能有人会问,苏丹红到底有多危险?这东西可不是第一次搞事情了,早年间的"红心鸭蛋"事件还历历在目,后来在辣椒制品、调味料里也偶尔能查出它的身影。

它是种化学染色剂,有基因毒性,代谢产物还可能伤肝,潜在致癌风险更是明确的。

欧盟2003年就因为辣椒粉污染事件禁了它,我国2007年也把它列入化妆品和食品的禁用名单,按理说行业里不该有人碰才对。

那为啥还有原料商铤而走险?说白了就是技术和成本的事儿。

天然色素有个通病,稳定性差还容易褪色,在护肤品里想保持均匀颜色太难了。

反观苏丹红,颜色鲜艳又稳定,关键是价格还便宜,这不就成了某些商家的"捷径"。

不少品牌可能也是受害者,本来想用好的天然原料,结果被原料商坑了。

毕竟苏丹红不在常规检测项目里,品牌平时查的都是重金属、微生物这些,想从供应商报告里发现问题,还真有点难。

双11蒙上阴影

这事儿最尴尬的就是时间点,正好赶在"双11"前。

美妆品类本来是大促的重头戏,去年"双11"光销售额就有一千多亿。

现在出了这档子事,不少品牌都暂停了广告投放和达人带货,就怕舆情再发酵。

搞不清这波影响会持续多久,如果消费者都不敢买了,行业损失怕是不小。

其实这事儿也暴露了行业一个大问题,就是大家对"天然"的盲目崇拜。

最近几年Clean Beauty概念火得很,"植物提取""天然染色"成了营销卖点,但天然真不等于安全。

植物提取物成分太复杂了,产地、提取方式不一样,成分就可能差很多,这就给不法商家留了造假空间。

复合植物原料更是监管灰色地带,成分能有几十上百种,品牌想逐一验证根本不现实,消费者看着"干净配方"的宣传,殊不知背后可能藏着猫腻。

破局还得靠合力

好在今年8月刚施行的《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管理办法》里,明确说了要重点监测那些"易添加、危害大"的物质,这跟苏丹红事件正好对上了。

如此看来,后续监管部门说不定会把违禁色素纳入更严格的抽检范围,让品牌提供复合原料的详细备案,这倒是个好趋势。

但光靠监管也不行,品牌得主动担起责任。

本来想省点检测成本,现在看来不做二次检查真不是明智之举,供应链治理能力和透明度都得提上来,别再光靠"天然"话术吸引消费者了。

消费者这边也不用太恐慌,买护肤品时多看看成分表,要是同时有那三种植物提取物就多留意下,优先选成分透明、信誉好的牌子。

遇到舆情先等等官方结果,别盲目跟风。

毫无疑问,这次苏丹红事件给整个美妆行业敲了个警钟。

原料商守好诚信底线,品牌方把好品控关,监管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只有这三方一起发力,才能筑牢安全防线。

未来美妆行业的竞争,怕是要从拼配方、拼营销,转向拼透明度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了。

正视这次危机,行业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时尚   蒙阴   检出   品类   爆料   化妆品   媒体   苏丹红   原料   品牌   提取物   植物   色素   成分   行业   事件   舆情   消费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