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首《反方向的钟》
能不能回到假期
……
国庆中秋双节
“超级长假”已结束
返工啦
节后外出耍了一圈
身体略微疲惫
再加上
秋日的燥邪、冷空气带来的湿寒
三重影响正悄悄叠加
……
别担心
这份养生小妙招
请收好
节后+秋雨+秋燥,3层叠加!
回归工作,身体“跟不上节奏”
国庆熬夜追剧、吃黄辣丁,脾胃负担加重,收假后肠胃“不适应”,要么没胃口、要么腹胀;睡眠生物钟被打乱,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靠咖啡“硬撑“,结果越撑越累。
天气湿寒+秋燥,“又燥又冷”
预计10月11日至13日,盆地日平均气温将累计下降4~7℃,局部下降8℃或以上!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正是“燥邪当令”:燥邪伤肺,导致口干、鼻痒、皮肤起皮;湿寒侵体,让手脚冰凉、关节发僵,爬老君山都比平时费劲儿。
阴天宅家久,情绪“有点闷”
想逛gai散心,却被小雨拦住,只能宅家刷手机,越躺越没精神;白天变短、光照减少,情绪容易“低落”,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以下健康建议请收好
身体全方面调理
赶走不适
吃:润燥补气血,清肠又通便
寒露宜吃“甘淡滋润”的食物:梨(去皮切块)+ 银耳 + 百合煮水,润肺又缓解口干;多吃芹菜、香菇等高纤维蔬菜,给肠胃“大扫除”,解决节后腹胀问题。
避坑提醒:不贪凉!哪怕觉得燥热,也别喝冰饮,避免加重脾胃湿寒。
穿:起居保暖,从“脚”开始
“寒露脚不露”,足部是多条经络循行之处,一旦受寒,易导致寒邪入侵。
建议:穿好袜子,避免赤脚或凉鞋;保持室内通风,适时添衣。
动:阴雨天也能练,解锁“养生场景”
室内选纯阳观:在观内廊道练几分钟八段锦,重点练“两手托天理三焦”—— 双手上举、脚跟下踩,拉伸脊柱、缓解肩颈僵硬;结束后喝杯观里的菊花茶,润燥又安神。
雨停后去户外:到白鹤滩湿地公园或者红石涵养湿地公园散步,河边负氧离子多,能缓解秋燥带来的“闷”;散步的同时搓手,加快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
按:3个“养生穴”,在家就能揉
中府穴(侧胸部,第一肋间隙):每天用大鱼际擦揉3-5分钟,增强肺功能,缓解口干、咳嗽。
孔最穴(腕横纹上7寸):按揉时有点酸胀感,每次3分钟,减轻秋燥引起的喉咙不适。
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间):拇指点按1-3分钟,滋阴强身,改善手脚冰凉。
睡:找回“好睡眠”,快速回满血
晚上11点前入睡,睡前不刷手机(减少蓝光刺激);中午午休20分钟,哪怕闭目养神,也能缓解白天的疲惫。
睡前泡脚10分钟,水温38-40℃既可,泡到脚微微发红,祛寒又助眠。
从“心”开始
赶走“emo”
平复心情,积极面对
节后上班的不适应状态,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由于过节期间不规律的生活导致,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收心。
做“计划表”,让工作“有节奏”
收假后第一天,花10分钟写个简单的工作计划,按“小目标”推进,慢慢找回工作状态。
图片来源小红书:赖同学
秋雨虽凉
人心温暖
你还有哪些秋季养生小妙招?
快在评论区分享吧!
☺️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