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离开人世后,永远不要为中国效力,也不能做中国的子民,你们一定要记住日本对我们的巨大恩情。”
说这话的,是满清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他生前是铁了心要“复辟大清”,临死都不忘叮嘱身后人,要认日本做靠山。这种一念之差,最后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家国理想,也让后代成了汉奸,遗臭万年。
这么一段老旧影像,在如今的信息洪流里,却给人无比清晰的冲击力。老照片里,善耆一脸阴鸷,眼神闪烁。你很难想象,这个少年曾经也有过“英雄热血”,曾敢当街和洋人抢枪,当时街上的老百姓都拍手叫好。但历史从不会只看一时——人总要为自己的每一次出卖、每一次妥协、每一个选择,埋单到底。
1866年,善耆生于王府。那会儿他还是个少年,见不得洋人欺负同胞,赤膊上阵要制裁“洋鬼子”,这劲头,一股子血气方刚。
再长大点,高中快20岁,已经被封为“镇国将军”,带兵训练,都说他不能算只会空口白话的饭桶。可是,真正的战争摆在眼前,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时候,他又狠又快,却抉择丢盔弃甲,只想着保命。
有人会说,这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可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夜晚,他的兵败如山倒,他曾经誓死守城的念头,跟街头的掌声一块儿消失了。
当年一些满族贵族的选择,其实也就是很多普通人会走的“自保”路径。但历史从不站在“理解万岁”立场,它只计算结果。
坊间一直流传说,川岛浪速当初故意接近善耆,目标非常明确——找个清朝贵族给日本做傀儡,为将来的“满洲国”做铺垫。
看看史料,川岛家是武士世家,本人年轻时就专职学外语,进中国摸底情报。甲午战争时假扮翻译,第一次窥见清朝的家底子,当时的中国,在他眼里就是一盘烂摊子、一个待宰的“猎物”。
川岛浪速一点点把善耆“洗”,从“结拜兄弟”,到坑他府邸,到最后甚至把他女儿收为养女。善耆一边被“友谊”感动,一边彻底把希望押在日本的枪口上。
最让人心寒的,是什么?善耆不仅自己“投敌”,还把三十八个儿女全送往西方和日本,就像在为复辟大清下注。
原本该是才俊的三十八个人,结果多少人成了日军间谍,成了遗臭万年的汉奸。历史记住了最狠的那几个,也就是川岛芳子——幼年送给川岛浪速,改名换姓,后来多次刺杀、通敌,成了顶级大汉奸。
要是善耆没说这最后一句话,也许一大半后代,会走截然不同的命运。人走到生命尽头,什么话都敢说,什么种子都敢撒。他自己怀疑国民政府,又迷信日本的强大,还自我感动为“复兴家族”,实际上,不过是拿别人的枪祸害自己家乡。
资料里有一张老照片,川岛芳子穿西装骑马,神情桀骜。谁能想到,这是清王朝宗室的女儿?据日本档案记载,川岛芳子有一次在东京参加秘密会议,说了这样一句:“王朝已覆,但血脉未灭。我们要在日本这片土地,等一个翻盘的机会。”冷不丁听着像励志台词,细琢磨一句,满是离间。
这些汉奸、间谍,什么都能妥协,唯独不肯接受中国的新生。究其根本,是“位置”比“家国”大,家族血脉、个人荣辱,大于一切普通人的死活。
现在再回头看,爱新觉罗·善耆的选择,不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清末贵族害怕失去权力,一厢情愿以为能靠外力东山再起,结果一个个都成了笑柄,甚至成了“二鬼子”。
他也许没想过,百年以后,中国人最恨的,不光是侵略者,更是出卖同胞、当汉奸的自己人。善耆的血脉,从“王爷”到“汉奸”,从“敌忾同仇”到“认贼作父”,每一步选择,都刻满了羞耻。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