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酒市遇冷热交织,线上低价搅局,渠道大洗牌即将上演?

距离中秋国庆假期还有不久,酒水市场的动销情况却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经历了上半年二季度的“冷淡期”,8、9月的市场终于回暖,但整体氛围依然显得谨慎。

多地受访酒商普遍表示,销量相比前几个月有所提升,但要说突破去年同期,信心还不敢太足。河北酒商陈亮就坦言,虽然备货比往年启动得早,销量也有回升,但客户预算一直很紧,5月至7月的淡季冲击和“禁酒令”带来的影响还没完全消化。

山东济南的老盛也有类似感受。他直言,虽然今年中秋备货量略微下滑,但利润下降更明显,线上的价格战太激烈,直接挤压了线下空间。受访酒商们普遍呈现出“平常心”——节日送礼的白酒需求被健康产品分流,加上行业深度调整,酒价持续走低,终端商家都转向快进快出、减少库存,消费者也更理性,不再盲目囤货。

电商低价冲击,传统流通格局被打破

从上市酒水流通企业的半年报看,华致酒行和酒便利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位数下滑,跌幅甚至高于二季度白酒企业本身。酒仙集团创始人郝鸿峰坦言,经销商最难熬的时刻已经过去,但行业调整远未结束。6、7月的“至暗时刻”刚刚过去,动销才刚恢复,而上游企业此前还不断压货,进一步加重酒商压力。现在,外部环境影响正逐步减弱,厂家也渐渐意识到,单靠压货已很难维持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深度调整让白酒流通格局出现松动。一直以来,品牌白酒凭借稀缺资源把控话语权,压制渠道商,但近年来,酒水消费低迷、库存激增,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被削弱。更大的变数来自电商平台。

平台们频繁“反水”,推出低价名酒,直接击穿线下控价体系。过去,白酒行业互联网渗透率不足10%,但据郝鸿峰最新判断,这一数字已达到20%左右,未来5年有望突破50%。这对传统经销商既是挑战,也意味着新机会。

渠道整合提速,超级店模式带来新变量

行业深度调整下,国内白酒市场的“根系型”网络模式弊端凸显。全国15万家酒类批发、运营、代理公司,500万家烟酒便利店和百货销售网点,前十流通企业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0%。相比之下,美国、澳大利亚等市场,前几大渠道商能拿下35%~40%的份额。市场高度碎片化,导致单打独斗难有优势。

河南等白酒大省,酒商们开始组建联盟,尝试建立区域“非竞争”生态,通过联合采购、联合销售,增强自身议价能力,和酒厂博弈以争取更低成本、更优资源、更高效率。

酒仙集团不久前公布新一轮开店计划,三年内要开设1万家“酒仙超级店”。和以往主要服务团购客户的B端门店不同,超级店采用面向个人消费者的硬折扣模式,直击C端市场。郝鸿峰解释,团购模式因层级多、毛利高,导致终端售价居高不下。

现在,消费者对价格极其敏感,理性消费趋势明显,传统团购模式吸引力下降。超级店通过供应链优势,主打低价,比如主流名酒只加价10元销售,以此吸引消费者。更重要的是,超级店主攻四线及以下城市,这些地方房租、运营成本低,酒水需求却不减。

“硬折扣”模式可行吗?

或许有人会怀疑,低价名酒策略能否持续?自有品牌动销率能撑得住吗?知趣营销总经理蔡学飞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酒仙超级店依托供应链低价整合区域资源,商业逻辑没问题,但名酒降价持续时间、自有产品市场表现等,依然需要市场进一步验证。

从另一个角度看,行业上升期时,白酒企业对价格的管控极为严苛,价格并不完全市场化。硬折扣店作为行业新物种,未来能否撼动传统渠道,还有不少难题。例如,品牌方是否会继续配合低价策略?行业碎片化格局下,超级店模式能否快速复制扩张?

行业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中国酒水流通企业依然多达15万家,线下销售网点500万家,市场集中度远低于国际同行。新一轮渠道整合已经悄然加速,超级店、联盟、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模式层出不穷。

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注定不会一蹴而就。市场格局和竞争逻辑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能抓住转型的窗口期,找准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财经   低价   冷热   中秋   渠道   白酒   酒商   行业   市场   模式   名酒   酒水   格局   深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