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路芳团队、研究员蔡睿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团队等,联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东北大学等合作单位,在水泥行业低碳化生产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水泥生料中的铁组分构建催化体系,模拟钢铁固废的组成,制备出铁基催化剂,实现了碳酸钙与甲烷共热定向转化为氧化钙与合成气,该催化剂无需分离即可直接用于水泥熟料生产,为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路径。相关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
水泥行业的碳排放约占全球工业碳排放的7.5%,其中碳酸盐分解过程占水泥生产碳排放的60%。由于碳酸盐分解过程受热力学与动力学双重约束,始终无法突破高温强制分解的技术瓶颈。当前,水泥行业减碳的主要策略包括提升设备能效、使用生物质与氢能等低碳替代燃料,但这些方法均未改变碳酸钙分解这一核心化学过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水泥领域的高碳排放问题。
本工作中,科研人员选用铁、铝、锌等金属元素模拟钢铁固废组成制备催化剂,在甲烷气氛中促使碳酸钙与CH?发生共热转化反应,反应后催化剂无需分离,可直接用于水泥熟料生产,同时副产高附加值合成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碳酸盐分解过程,该过程可降低约80%的碳排放量,为水泥行业深度脱碳提供新路径。
机理研究表明,该催化过程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实现:直接反应路径为吸附的甲烷与Ca-Fe界面处的碳氧键相互作用,转化为合成气;分解-吸附路径为碳酸钙首先分解形成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再与活化的甲烷反应生成合成气。实验证明,直接反应路径占主导地位。进一步,研究团队以铁的氧化物为活性位点,通过引入铝和锌,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位点的分散度,优化铁位点周围的微环境,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生命周期评估显示,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碳减排潜力。
第三届固废利用与低碳土木工程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将于5月16-18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本届大会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联合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内蒙古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
联系人:潘栋 18810191728(微信同)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建山东电建一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定于5月16-18日在安徽合肥共同主办召开【全国退役风机叶片及光伏组件循环利用学术与技术交流论坛】。
届时将广邀业内专家学者、相关企业、地方政府齐聚一堂,针对退役风光设备的回收利用进行深度交流与研讨。
联系人:潘栋 18810191728(微信同)
来源:中国科学报,仅供分享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