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比克熊
编辑 | 比克熊
“你永远也想不到,为了抢夺中国的顶级人才,美国会开出多大的价码,一千万不少了吧,那一个亿呢!”
人工智能的发展如火如荼,Open AI推出的ChatGPT更是彻底改变全球AI领域的生态链。
不少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和官员,早早就看上了这块大蛋糕,为此投下重金。
可很快,苦恼的地方就来了。
伯乐常有,千里马却不常有,放眼偌大的美国,竟然没能培养出几个独挑大梁的人才。
于是老美又开始了那套屡试不爽的玩法:美国消费,世界买单。
只不过,这次消费的是人才!
不过短短一周时间,多达4名中国顶级AI人才被挖走,年薪开口就是1亿美元,多少国际球星和演员都要自愧不如。
这还是明面上的,背后被高薪挖走的人才只会更多。
饶是如此,美国的挖人大戏,依旧称不上正式上演!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新浪财经】【红星新闻】【金融界】【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随着Deepseek的爆火,人工智能再度杀成了一片“红海”,各种新模型新算法层出不穷。
人工智能搭台,互联网公司唱戏,要想让自己独立于时代风口浪潮的尖尖上,人才绝对是第一生产力。
美国各大互联网公司为了争抢人才,已然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扎克伯格在6月份的时候,就给大家表演了一次何为顶尖的商战。
他直接给Open AI 的8位核心研究人员发出了招聘请求,开出的价格只有短短一句话:签约年薪1亿美元!
这招聘信息看出来,硅谷的天才还以为是谁在搞恶作剧,“这种拙劣的恶作剧,还想骗到本天才?”
可看到发送信息的竟然是扎克伯格本人,才知人家真不是在开玩笑、
这已经不能用简单的“财大气粗”来形容了,可以说,只要答应了这个跳槽offer,哪怕在Mate公司混吃等死一年,拿到手的钱,也足以让后面的子孙十八代人衣食无忧。
而大家关注的点,除了大手笔的年薪,还有那8名研究员的身份,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8人中有居然4人是地地道道的华人!
其中有2人毕业于清华和北大,另外两人同样也是国内知名高校毕业,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其实并不缺钱,Open AI公司给他们开出的薪水虽然没有扎克伯格多,但也足以实现财富自由。
他们答应跳槽的理由很是简单,Open AI太不把员工当人了,一周工作时间长达80个小时,按一周五天算,一天工作时间是16个小时。
别说1亿,哪怕是1千万,他们恐怕也要跟着扎克伯格干。
不过作为互联网老手,扎克伯格深谙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他还重金投注了一位年仅28岁的华裔天才亚历山大·王。
这小子年纪虽小,来头却一点也不小,是麻省理工的高材生,只不过辍学了。
不是麻省看不上他,是他看不上麻省!
今年福布斯公布了他的身价,20亿美元位列最年轻亿万富豪第7,随着扎克伯格花150亿美元,收购了他的Scale AI公司49%的股权后,身价更是水涨船高。
这边扎克伯格疯狂布局,本就是华裔的黄仁勋也没闲着,同样将人工智能的未来寄托在了华人人才身上。
黄仁勋虽然是美国籍,却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台湾人,深知中国人在数学与物理教育领域的巨大优势。
而英伟达芯片本就需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这不,他一口气就挖来了两位顶尖的华人科学家。
这两人是当之无愧的天才,一个名叫焦剑涛,一个叫朱邦华。
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清华本科毕业的高材生,后面的履历就更不得了,纷纷在美国高校任职教授或助理教授。
老黄在6月28日的时候正式将二人纳入麾下,朱邦华直接被聘请为英伟达的首席研究科学家,焦剑涛虽然没有透露职位,但估计也和朱邦华大差不差。
聘请华人担任芯片巨头英伟达的首席科学家,足见老黄确实下了一步大棋子,而且几乎是押注上去了,或者说和扎克伯格想到了一块。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决定相关企业未来路程的,往往就在于那些能作出开拓性创造的人才。
从统计上来看,无论是扎克伯格还是黄仁勋,他们做出的决定都是很正确的。
美国芝加哥保尔森基金会发布了一份报告,上面的数据让美国教育界汗颜。
从2022年开始,美国的AI人才,中国人的占比正式超越美国的37%,来到了38%,到了今年,黄仁勋更是直言,“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
而他们花大价钱买下中国的AI人才,除了这些人才确实值这个价,更重要的是,能吸引更多的华人科学家,为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效力。
不少网友或许就恐慌了,美国再这样糖衣炮弹的砸下来,那咱们的AI人才,岂不是都要被他们拐跑?
其实,咱们国内各大互联网巨头,也为广大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提供了不亚于国外的人才待遇和计划。
中国AI人才井喷式出现,国外已经抢得昏天黑地,国内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老牌互联网巨头腾讯对培养AI人才就一直很上心,为此特地发起了一个算法大赛,不说动辄数百万的奖金,光直通腾讯核心岗位的offer,也足以让无数国内人士趋之若鹜。
而华为、阿里等巨头,也纷纷成立了AI研究院,为无数相关领域的人才搭建舞台,“演出费用”往往是百万年薪加各种股票分红奖励。
人才在发力,企业也同样在发力。
中国青年报7月3日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4月28日,我国2025年就注册了21.4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未来相继成立的企业,只会更多。
当然,咱们是有着先天的本土优势的,依赖优质的基础教育,中国学生往往在物理和数学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两门科目几乎成了咱们的拿手绝活。
国际大赛上,物理奥赛、数学奥赛的奖项几乎拿了个遍,强悍的基础教育,为培养AI人才提供广阔的土地。
而这,也是咱们无惧世界AI浪潮的底气。
美国互联网公司的挖人,看似是公司的博弈,可实际上暗流汹涌着未来AI行业的发展前途。
这已经变成了大国之间人才的交锋,咱们已经有了先手,就看如何做后手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新浪财经】【红星新闻】【金融界】【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