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庆余年》中温润如玉的"太子"扮演者张昊唯,在录音中详述"培养妈咪"、"经营洗浴中心"时,娱乐圈的遮羞布再次被撕开。
这场风波背后,多萌文化CEO钱多多的连夜销号、冯小刚的清空微博,暴露的不仅是艺人失德,更是一条由资本、大佬与灰色产业共同编织的利益链。
跨界艺人的监管真空:从体育明星到违法边缘
张昊唯的体育生背景与娱乐圈经历,恰是行业约束缺失的缩影。体育界对涉毒选手终身禁赛的铁律,在娱乐圈却成了笑话——李某峰嫖娼后仍能获得资源,范冰冰偷税后尝试复出。钱多多旗下艺人屡次塌房却持续被力捧,印证了资本方"黑红也是红"的畸形逻辑。当艺人沦为变现工具,道德底线便成了可计算的成本。
资本造星逻辑:从"造星工厂"到"妈咪培养计划"
录音中"培养妈咪"的细节,与体育经纪的造星模式惊人相似:钱多多们将艺人视为可替换的零件,通过影视资源置换商业价值,再以洗浴中心等实体产业完成利益输送。冯小刚与钱多多的股权合作,正是典型套路——大佬背书为艺人镀金,资本则通过阴阳合同、假账话术为其洗白。这种"合法外衣+违法内核"的组合拳,让张昊唯们误以为法律不过是生意场的点缀。
监管双标与资本逃逸:娱乐圈的"法外之地"
对比孙杨涉药被全球禁赛,娱乐圈对劣迹艺人的惩戒堪称行为艺术。钱多多的销号操作,暴露了资本应对危机的标准化流程:先切割艺人,再转移资产(如通过虚拟货币跨境流动),最后用封口费平息舆论。更讽刺的是,李某峰、张昊唯等塌房艺人背后,站着同一批资本推手——他们深谙"高风险高回报"的玩法,甚至将艺人违法行为纳入变现闭环。
破局之道:穿透式监管与公众觉醒
要斩断这条灰色产业链,需从三方面发力:法律上明确经纪公司连带责任,行业层面建立"黑名单"联合惩戒(如限制塌房艺人关联资本参与影视项目),公众则需保持证据意识——追踪账号注销时间线、企业变更记录等资本操作痕迹。正如吴亦凡事件所示,网友的持续追责能倒逼司法介入。
当资本将违法视为生意,娱乐圈的病灶便不再是某个艺人的堕落,而是整个系统的溃烂。唯有让庇护者付出代价,才能阻止下一个"张昊唯"在资本的蛊惑下,从明星沦为罪犯。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