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大位还没坐热,高市早苗就收到个“噩耗”,中国迎来绝佳时机

刚当上“日本首位女首相”的高市早苗,那聚光灯还没享受够呢,一份来自东南亚的“噩耗”就拍在了办公桌上。

这事儿,可能要了日本制造业的半条命,而对咱们来说,一个千载难逢的“窗口期”就这么裂开了。

话说高市早苗,这位“日本撒切尔夫人”,上台全靠打“经济牌”,搞了个“早苗经济学”,信誓旦旦要靠宽松货币和财政扩张,把日本从通胀和日元贬值的泥潭里拉出来。蓝图画得挺美,可现实骨感得扎人。

她这边正愁着怎么安抚国内,那边越南政府悄悄干了件大事。

就在上周,越南工贸部正式发布了“清场令”:从2026年1月1号起,首都河内和经济中心胡志明市,全面禁止销售新的燃油摩托车;到2028年,这禁令要推向全国63个省。

兄弟们,这不是“建议”,是“死线”。满打满算,只给日本车企留了14个月的清仓时间。

你可能要问,越南禁个摩托,高市早苗急什么?

这么说吧,如果说汽车是美国的灵魂,那摩托车就是越南的血液。这国家1亿人口,注册的摩托车有7700万辆,几乎人手一辆。每年,这是一个价值46亿美元的庞大市场。

而这个市场,过去三十年,是日本的“后花园提款机”

日本本田,一家就吃掉了80%的市场份额。雅马哈、铃木再分掉一点,剩下的汤水才轮到别人。本田在越南开了4家巨型工厂,光经销商就近2000家,零部件供应商200多家,整个产业链绑着几十万越南人的饭碗。

三十年来,本田就靠着那套成熟的燃油发动机技术,舒舒服服地在越南印钱。技术不用大升级,市场全是自己的,这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爽。

可越南这纸禁令一出,等于直接拔了本田的氧气管。

消息传回东京,本田越南分公司的高管连夜开紧急会议。这哪是销量下跌的问题?这是整条供应链的“猝死”风险。核心区不让跑,新车卖给谁?那几千家经销商、几十万工人怎么办?

更让高市早苗睡不着的是“传染病”。越南一动手,隔壁的印尼、泰国会不会跟着学?泰国已经放风2025年跟进,印尼在讨论2030年。要知道,光印尼一个市场,就占了本田海外销量的15%。这一圈“禁摩令”下来,日本车企的年营收掉个上百亿,真不是开玩笑。

日本当然急了。9月份风声紧的时候,日本大使馆就赶紧递函,说“情面”,希望能给个两三年过渡期。本田、雅马哈也搞联名信,警告越南这会造成“数十万人失业”。

可越南这回铁了心,态度硬得很。回复很场面:河内空气污染实在扛不住了,减排是全球大事,得选最优解。

翻译过来就是:环保大旗我扛了,你日本的市场,我顾不上了。

这巴掌,结结实实地扇在了高市早苗的“经济牌”上。

她本来就坐不稳。就在十天前,合作了26年的执政盟友公明党,因为她在“政治黑金”丑闻上死不让步,还硬把涉事亲信安排成高官,一怒之下宣布“分手”,导致她的内阁在参议院成了“少数派”。现在支持率跌到35%的冰点,国内经济又是一团糟,现在海外最大的“现金奶牛”又快没了。

这首相大位,对她来说,现在不是龙椅,是火山口。

日本的溃败,就是咱们的“绝佳时机”。

有意思的是,面对这场风暴,中国企业根本不是“被动接盘”,而是“早就等在这儿了”

就在越南“禁摩令”讨论得最凶的这一年,中国电摩企业在干嘛?

雅迪,直接在越南北江省砸钱,建了一座年产能200万辆的超级工厂(最近刚宣布要追加投资拉到300万辆)。而且他们是真研究了越南市场,知道那儿多雨潮湿,专门给电摩装了IPX7级防水电机和防锈车架

这叫什么?这叫“精准打击”。

更狠的在后头。10月21号,比亚迪宣布,要在越南广宁省建一个年产30GWh的刀片电池专线工厂

朋友们,看懂了吗?30GWh,足够供应120多万辆高端电动摩托。比亚迪根本不是去卖车的,它是去给越南所有电动车企“配心脏”的

当日本本田还在吭哧吭哧申请6.8亿美元的“转型基金”,计划2026年才投产一个30万辆的小厂时,中国的“雅迪们”已经把产能拉满,而“比亚迪们”已经开始定义越南的电池标准了。

这就是差距。

咱们的优势是全方位的。

比供应链?长三角的电摩生产周期能压到4天,电池甚至能当天拿货,成本比日企低一大截。

比售后?日本企业还端着,搞“4S店”标准,换个日本产的充电接口要100多块,修车得等日本寄零件,物流半个月。

中国企业不来这套。直接和越南当地遍布城乡的摩托车修理铺合作。

胡志明市有个修了一辈子本田的老师傅叫阮文德,他最近的感慨特别有画面感:“以前修发动机,满手油污;现在修电路板,得戴老花镜。老了还得重新上学。”

你看,连末端的维修工都“倒戈”了。中国电摩换个零件,村口就能搞定,几十块钱。2025年前五个月,越南电摩订单暴涨两倍,雅迪销量猛增30%,河内街头,十辆电摩三辆是中国牌子。

但如果只看到这儿,格局就小了。

这次,越南人可不是傻乎乎地“引狼入室”。他们也在打自己的小算盘,而且是跟中国“偷师”来的。

越南政府这次的政策,是“三板斧”:禁售、补贴、信贷。

最妙的是补贴。越南政府规定,只有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部件,本地化率超过40%的企业,才能拿到那5%的消费税减免和绿色信贷。

这招太熟了,眼熟不?这不就是咱们十几年前搞新能源汽车的翻版吗?

越南的真正目的,不是“环保”,而是“产业升级”。它不想再当日本的“组装车间”了。它要用市场换技术,用禁令逼着外资把最高端、最核心的产业链搬到越南来。它要借着这股东风,创造15万个高技术岗位,把自己从“摩托进口国”变成“电摩技术输出国”。

日本企业为什么反应慢?它们习惯了用“市场惯性”对抗“政策变革”,总觉得消费者会念旧情。

而中国企业为什么快?因为这条路,咱们自己刚走过,太熟了。雅迪的越南工厂,年底本地化率就能冲到42%,完美吃满所有政策红利。

所以你看,高市早苗的“噩耗”,其实是三重打击:

  1. 市场丢了:日本30年经营的“提款机”被越南强行关停。
  2. 转型晚了:在燃油机上躺得太舒服,错过了电动化的黄金十年,现在被中国全产业链“降维打击”。
  3. 规则变了:越南学会了中国当年的“玩法”,不再是谁卖得多谁牛,而是谁能帮我“产业升级”,谁才是新朋友。

当然,咱们也别高兴得太早。这“绝佳时机”背后,藏着一个历史教训。

这事儿得补充点“史实”。上世纪2000年代初,中国品牌的燃油摩托车,曾经靠着低价,在越南市场一度抢占了61%的份额,把本田打得节节败退。但结果呢?

因为疯狂内卷、偷工减料、质量失控,爆发了大规模的退货潮。越南消费者彻底失望,“中国制造”成了劣质的代名词。到了2005年,中国摩托的市占率暴跌到不足9%,被日本品牌轻松“反杀”,并且统治了市场整整二十年。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韵。

今天,我们靠着技术和供应链优势杀了回来。但如果,我们还是只想着“价格战”,只想着倾销低端产品,那二十年前的噩梦,保不齐就会重演。

真正的“绝佳时机”,不是抢占市场,而是定义标准。

现在,日本还在固执地推他们的CHAdeMO充电标准,咱们主推的是GB/T。这才是未来五年,那200亿美元市场的真正“胜负手”。

所以,高市早苗的“噩耗”才刚开始。越南只是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泰国、印尼、整个东南亚都在后面排着队。留给日本企业的时间,可能只剩两个雨季了。

而留给中国的课题是:如何把这场“价格战”,打成一场不可逆转的“标准战”和“质量战”。

毕竟,能抓住机会是本事,能守住机会,才是真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财经   噩耗   首相   绝佳   中国   时机   越南   日本   本田   市场   印尼   河内   胡志明市   泰国   燃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