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发现3万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缩长眠,牙齿万年不腐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广西柳州凤岩遗址,又挖出一具3万年前古人骨骼。

墓主是一位成年女性,牙齿洁白如新,埋藏时呈蜷缩姿态,罕见保存完好。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这种保存状态几乎不可思议。

石头洞里睡了三万年

发掘点选在柳州市鱼峰区的一个岩洞口,洞不大,半掩着,坡地通向一处狭长裂缝。

考古队早在2021年,就对这个片区做过小规模调查,这次是首次完整勘探。

6月初,广西文物部门和中科院,联合工作组进场,作业第六天,探铲碰到坚硬骨质,灰土中显出一片光亮白。

清理完表层淤积,一个完整颅骨露出,结构清晰,颅缝未散,牙齿排列完整,现场所有人都停下了手。

“三万年前的骨头,没碎。”这是在场考古队员反复确认的第一句话。

更多骨骼逐渐显出,肩胛、脊椎、肋骨,有条不紊地排列着,两只腿骨缺失,只剩右侧股骨头残迹。骨骼姿态为蜷缩侧卧,脸部朝向岩壁。

这姿势和白莲洞、柳江人类似,推测为旧石器时期的“屈肢葬”。

没有木器,没有棺椁,只有自然石洞与灰色土层包裹。

广西岩溶地貌众多,洞穴潮湿、高温、多虫。这具骨骼能在这种环境下完整保存三万年,极其罕见。

“牙齿还白着。”负责清理的年轻队员说完这句话就安静了。

牙齿共有28枚,无龋齿、无缺损、无错位,下颌整齐闭合。牙槽骨轻微退缩,符合30岁至35岁成年人状态。

附近还发现了两件石制刮削器,一块动物肩胛骨,未见任何陶片或金属物。

这片区域,从地质堆积来看,没有被扰动过。墓主就在这里,一动不动地睡了三万年。

勘探日志上写了一句:“人骨无扰动,牙洁如雪。”

她为什么蜷着身体躺下

埋葬姿态决定了很多信息。这个女性侧卧,双腿内收,右手搭肩,左臂向下,掌心贴地。

这不是随便扔下的尸体,更像是有人把她摆好的。

旧石器晚期,华南一带已有明确埋葬行为。

柳江人骨骼、白莲洞人骨架中,都发现类似“屈肢葬”模式,这种蜷缩式埋葬,可能象征胎儿状态,代表“回到母体”。

广西文物专家付永旭在现场表示,此种葬式说明人群已具基本葬礼观念,仍处于早期阶段。

整个墓穴中,未发现陪葬陶器或装饰品,也未见火塘痕迹。

女性身边唯一的“陪物”,是两块石刃,磨痕清晰,刃口锋利,推测为生活工具或狩猎辅助器具。

她不是贵族,也没有特别待遇,更像是普通部族成员。

现场泥土结构中未见烧土层,说明下葬过程未点火,也未封顶。原始葬坑自然回填,掩盖于长期淤积中。

从骨骼周围,可见细石灰斑和菌斑痕迹,表明遗体曾经历缓慢腐解,未受到动物扰动。

洞穴地面硬度高,透气性差,石灰岩中溶液沉积物,封存了整个结构,形成天然“真空层”。

牙齿保存完整的最大原因是局部碳酸钙包膜。中科院后续将对包膜进行微量同位素分析,以确定矿物质渗透来源。

墓主为何被这样埋在这里,无人可知。

没有身份牌,也无文字。只有沉默的骨头和密封的时间。

她的脸朝洞内深处,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

从牙齿磨损度判断,这名女性曾以植物为主食,咀嚼力度均匀。牙齿表面没有烟熏痕迹,也没有明显缺损。

这一切说明,她在世时吃得不差,活得不糙。

广西岩洞周边环境复杂,季节性洪水频繁,墓主居于洞中,应属半穴居状态,她是否独居、群居、生育、有伴,谁也说不清,留下的,是一口整齐牙齿,和一具完整头骨。

她的身边空空的,洞里留下别人的痕迹

凤岩洞不是第一次发掘,也不是第一次出土古人骨骼。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在相邻的白莲洞发现“柳江人”头骨化石。

凤岩距离白莲洞不到十公里,洞型类似,属于典型的华南喀斯特岩溶结构,洞内空气潮湿,温差稳定,适合长期人类活动。

这一次新发现的墓主,虽然孤身躺着,但她周围并不“干净”。

骨架南侧10厘米处,发现一块鹿角状骨片。刮痕明显,尖端钝圆,推测为敲击工具或装饰残件。

洞壁间接近出入口处,有旧石器刮削器四枚,呈东西分布。磨损不明显,说明使用次数不多,可能是丢弃或备用。

有趣的是,在墓主下方30厘米左右的层位,还挖出过烧骨与石灰结壳残块,年代更早,可能属于另一批居住人类的生活层。

这说明,凤岩洞曾被不同人群多次利用。人来人走,有人留下生活器物,有人留下尸骨。

洞内淤积没有被冲毁,也没有塌方,说明这片区域过去,并未遭遇严重地质扰动。墓主从埋下那一刻起,就没再被打扰过。

周边找不到第二具尸体,也找不到明显的家族群葬痕迹。专家初步判断,她并不属于大型氏族部落。

而是在某次短期居住、迁徙、疾病或冲突中,被人安葬于此。

她身边的石器,也许不是陪葬,而是她活着时用过的生活物件。

墓穴顶部泥层未见人为夯实,也没木结构残留,说明没有建筑遮盖。这可能是一次仓促埋葬。

没有火塘,没有围堰,没有布置,就像一个人在安静中躺下,没留下交代,也没留下目送。

牙齿里的信息,还有很多没说出来

这具女性遗骸最让专家惊讶的地方,不是头骨完整,是牙齿几乎毫无腐坏。

广西地表酸性土壤强,骨骼能保存数千年已属罕见。

这具距今三万年的牙齿,仍旧白亮,排列整齐,没有明显龋损或剥蚀。

牙冠表层存在一层淡黄钙质包膜,经初步检测为碳酸钙沉积,与洞内岩石渗滤物一致。这层天然“密封壳”保护了牙齿内部结构。

后续计划将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配合生物研究所,进行牙本质DNA提取与微量同位素分析

目标是搞清她吃什么、喝什么、来自哪片区域。一颗牙齿,可能讲出整段远古迁徙路线。

根据清华大学古DNA中心参与团队透露,若能提取出线粒体DNA序列,就有机会对比柳江人、田园洞人、东亚旧石器晚期多个古人类个体。

目前中国已知旧石器晚期人骨极少,完整个体更少,女性更是凤毛麟角。

这具凤岩洞墓主的发现,填补了旧石器晚期女性体质结构的关键样本空白。

她的牙齿可能揭示当年植物摄入比例、水源矿物成分,甚至细菌菌群构成。

洞中沉积中还采集了,数十种真菌孢子与虫类遗存,都将参与构建她生活的环境图谱。

她从哪来,为何死,死时有没有人陪,躺下前说没说话,这些没人知道,但她牙齿、骨骼、血钙、骨纹、同位素、基因,还能继续说话。

广西这具三万年前的“女性遗骸”,没陪葬玉器,也没文字符号。

唯一留下的,就是那口牙,那颗头骨,以及埋藏得干干净净的三万年沉默。

参考资料

《柳州凤岩遗址三万年前女性墓葬发现通报》,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2025-6-27

《中国考古重大突破:凤岩洞发掘报告要点》,新华社客户端,2025-6-28

《柳州发现3万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缩长眠,牙齿万年不腐》·环球网·2025-06-28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1

标签:历史   柳州   古墓   牙齿   年前   发现   女性   骨骼   柳江   广西   旧石器   岩洞   完整   白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