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 “账本” 曝光:运行了 20 余年,2500 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

说起三峡大坝,几乎没有哪个中国人没听过它的名字。它不仅是一座水利工程,更是很多人心中“国之重器”的象征。

可回到最现实的问题上,大家心里都会冒出一个疑问:当初花了2500亿建起来的大坝,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到底有没有把本钱赚回来?

是不是像有人担心的那样,成了“赔本买卖”?

今天,我们就翻开三峡大坝的“账本”,看看它的投入产出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投资大户到“发电王者”

三峡大坝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发电。别看建的时候投入巨大,光是修坝、安机组、搬迁人口,就花掉了2500亿元,可等它一旦转起来,那就是一台超级“印钞机”。

2003年,三峡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到了2012年,32台机组全部投产。以后的几年里,它的发电量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

截止到2020年底,累计发电量已经突破1.4万亿千瓦时,换算成收入超过3500亿元。

这意味着,光靠发电收益,三峡大坝就已经能覆盖掉全部建设成本。

更何况,这些电力直接送进了长江中下游的工厂、城市和乡村,为经济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果把账算到2025年,累计发电量预计能达到1.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全国一年多的用电量。

单论经济回报,三峡工程早就进入盈利阶段。更关键的是,这些电力大部分是清洁能源,替代了大量火电,减少了煤炭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这一笔“隐形账”,更是无法用单纯的金钱来衡量。

很多专家说,三峡大坝的存在,让我国在能源结构转型中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如果没有它,中国可能要多烧上亿吨煤,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都会更大。

换句话说,它不仅赚钱,还帮咱们“省钱”。

一次次“拦洪”,一次次“救命”

有人会说,发电赚钱是理所当然的,但三峡大坝真正的价值,其实还在防洪。

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水患之源”,大洪水一来,百姓流离失所,经济损失惨重。

2020年夏天,长江流域迎来罕见的洪水。当时,三峡大坝拦截了足足270亿立方米的洪水,要知道,这可是相当于半个太湖的水量。

如果没有大坝,这股水直接冲向中下游,武汉、南京、上海沿线的城市,损失恐怕以千亿计。专家测算,仅那一次大洪水,就避免了至少1500亿元的经济损失。

再看一个更长远的账。从2003年到2024年,三峡大坝累计减少洪灾直接损失大约1000亿元,保护了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农田。

换句话说,每一次调度,不仅守住了城市的安全,也保住了百姓的饭碗。

更何况,大坝还配合上下游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洪体系。

以前我们总说“洪水不可挡”,但现在,有了三峡大坝,长江流域的防洪话语权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笔账,不仅仅是钱,更是安全感。

通江达海的新通道

除了发电和防洪,三峡大坝还有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功劳,那就是改善长江航运。

以前长江三峡段滩多水急,大船根本过不去。但大坝建成后,修建了五级船闸和升船机,让万吨巨轮也能从重庆一路开到上海。

航运条件改善后,物流成本大幅下降。到2023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到1.72亿吨,比以前提升了好几倍。

按照测算,三峡工程每年能为物流行业节省240亿元运输成本。别小看这笔钱,算到十年就是2400亿,相当于又回收了一座大坝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长江航运的通畅直接带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重庆的汽车、四川的天然气、湖北的钢铁、安徽的化工产品,都能顺着长江“漂”到上海,再出口海外。

可以说,三峡大坝不仅是一座水利工程,更是一条“经济大动脉”的加速器。

别忘了,三峡景区本身也成了热门旅游目的地。每年数百万游客慕名前来,光是门票和周边消费,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虽然比不上发电和航运的体量,但作为“附加值”,同样不可忽视。

结语

回过头来看三峡大坝这本“账”,答案其实很清楚:2500亿的投资,不仅早就回本,而且效益还在持续放大。

发电赚钱、防洪救灾、航运提速、旅游创收,哪一项单拎出来都足以立项,何况是集这些功能于一身的超级工程?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带来的收益不仅体现在数字上,还在于它为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战略安全提供了保障。换句话说,三峡大坝不只是“经济账”,更是一笔“长远账”。

当然,三峡工程也曾备受争议,比如移民安置、生态影响等问题,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但事实证明,中国在推进这样一个超级工程的同时,也不断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上加大投入,力求让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所以,当我们今天再提起三峡大坝时,应该不仅仅把它当成一座水坝,而要把它看作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它用二十多年的运行成果,给出了一份足以自豪的答卷。

最后,不妨再问一句:如果再来一次,我们还会不会选择建三峡大坝?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会是肯定的。

毕竟,像这样能发电、能防洪、能通航、还能赚钱的“稳赚不赔”的大买卖,放眼全世界,又能找到第二个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科技   账本   余年   长江流域   长江   大坝   航运   都会   发电量   工程   水利工程   洪水   上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