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正在探讨,要排除华为和中兴,不到72小时,中方回了两句话

欧盟正在探讨, 要排除华为和中兴,针对意味十分明显。与此同时,不到72小时,中方直接回了两句话。这具体怎么回事?中方又究竟回了哪两句话?

据多家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正探讨,如何迫使欧盟成员国在电信网络中逐步排除华为和中兴公司。很显然,他们的这一做法,摆明了就是在公开针对中国企业。

有专家分析称,欧盟的这一举动,本质上是将经贸问题泛安全化、政治化的典型操弄,绝非基于事实的理性决策。华为与中兴深耕欧洲市场多年,凭借成熟的技术、高性价比的产品和合规的运营,为当地电信基础设施升级、民生服务改善和就业创造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从未有任何证据证明其存在所谓“安全风险”,所谓“风险”不过是用来掩盖真实意图的借口。

这一决策的背后,既有地缘政治博弈的影子,也掺杂着经济利益的算计与外部势力的推动。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部分欧洲势力将中国视为潜在竞争对象,而通信作为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自然成为博弈的焦点,华为与中兴便成了这种博弈的牺牲品。同时,欧洲本土电信设备制造商长期与中国企业存在竞争,通过行政手段排除竞争对手,无疑能为其扫清市场障碍,这一点从相关企业股价的波动中已能窥见端倪。此外,美国多年来持续对华科技打压,并不断向盟友施压,欧盟的这一举措显然也受到了这种外部压力的影响,违背了其追求战略自主的初衷。

但这种短视的做法最终只会陷入“损人不利己”的困境。对欧盟而言,强行替换现有设备将耗费数百亿欧元的巨额成本,不仅会加重运营商负担,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还会延缓5G乃至未来通信技术的部署进程,使其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欧盟内部本就对此存在严重分歧,部分成员国和电信运营商深知中国企业设备的优势与价值,强制推行禁令只会加剧内部裂痕,削弱欧盟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无视市场规则、随意打压外资企业的行为,会严重破坏欧盟的营商环境,挫伤全球企业对欧投资的信心,最终损害的是欧盟自身的发展利益。

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通信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开放合作与公平竞争。将技术问题政治化、构筑技术壁垒,不仅会阻碍全球科技进步的步伐,也会破坏国际合作的信任基础。欧盟应当摒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尊重市场规律和事实真相,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竞争环境,这才是实现自身长远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

与此同时,不到72小时,中方直接回了两句话。日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针对此事明确回应称,其一,在没有法律依据和事实证据的情况下,以行政手段强行限制甚至禁止企业参与市场,这严重违反市场原则和公平竞争规则。其二,将经贸问题泛安全化、政治化,将阻碍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损人不利己。

全球化浪潮下,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密码,任何逆势而为的保护主义操弄,终将被时代洪流所摒弃。欧盟若执意将通信领域沦为地缘博弈的工具,不仅会错失中国企业带来的技术红利与发展机遇,更会动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公信力。

中方始终坚持公平互利的合作原则,也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希望欧盟能正视内部分歧与自身利益诉求,摒弃冷战思维与外部干扰,重回理性务实的轨道。唯有尊重市场规律、秉持开放包容,才能实现各方共赢,共同推动全球通信技术革新与数字经济繁荣,这也是中欧作为重要合作伙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财经   华为   中方   欧盟   小时   中国企业   市场   欧洲   政治   中国   损人不利己   地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