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30日,乐山发生了一件大事,眉山从乐山分出,管辖从原乐山市划出的眉山、洪雅、丹棱、彭山、仁寿、青神6个县,地区行政公署驻眉山县东坡镇。调整后的乐山市辖市中、五通桥、沙湾、金口河4个区和夹江、犍为、沐川、井研、马边、峨边6个县(自治县),代管峨眉山市(县级)。从此,“一家人”成了“好邻居”。
没“分家”时的乐山地图包含眉山
乐山与眉山的羁绊,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巴蜀文明。南北朝时期,两地便同属犍为郡管辖。北周时期设立的嘉州(今乐山)与眉州(今眉山)更是共享“郡土嘉美”的地域认同。1953年,眉山并入乐山,从那时起直至1997年,44年间,乐山眉山一直是一家人。所以,当1997年“分家”时,两地人都适应了很长一段时间。
文化是乐眉两地最深的纽带。乐山以“天下山水之冠”闻名,峨眉山的佛教文化与乐山大佛的千年传奇,与眉山“三苏文化”交相辉映。苏东坡笔下“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的意境,将两地山水人文融为一体;而乐山甜皮鸭的一支就起源于眉山彭山,两地共有的“贰柒拾”棋牌游戏,更显民间文化的交融。分治后,眉山着力打造“东坡故里”品牌,乐山则以“大佛+峨眉”双遗产为核心,看似路径各异,实则共享巴蜀文化基因中的包容与创新。
1997年的分治是势在必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源于乐山“小马拉大车”的管理困境。分设后,眉山依托成都都市圈优势,发展出化工铝业、现代物流、泡菜产业等现代经济体系;乐山则聚焦“绿色硅谷”“美食餐饮”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看似分道扬镳,实则形成互补:眉山仁寿的视高镇纳入天府新区,成为成都向乐山辐射的跳板;乐山的硅材料产业与眉山新能源企业形成上下游联动。
其实,乐山和眉山之间一直都存在协调合作,从政府到民间保持着多维互动。特别是近年来两地互动频繁,开展锂电新材料、文旅协同等合作;共推“大峨眉”旅游环线,将乐山大佛与眉山三苏祠、瓦屋山串联成线;交通上,成眉市域铁路S5线建设加速,未来双方还有可能进行轨道交通接驳,重构“1小时生活圈”。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下,乐眉两地合作有着无限空间,能做的事情很多:产业共链乐山的晶硅光伏与眉山的储能电池可共建千亿级新能源集群;文旅融合联合申报“三苏-大佛-峨眉”世界文化遗产,打造“儒释道”文化走廊;生态协同共护青衣江流域,建设岷江绿色航运通道;交通互联打造乐眉城际大交通与岷江航电枢纽,可重塑区域物流格局。
分治不是分离,而是发展的再出发。28年的分治,并未割裂乐山与眉山的血脉。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嘉州兄弟”,正以互补共生的姿态,书写区域协作的新篇章。“乐眉两地地缘相连、人缘相亲,合作空间广阔”,在成渝双城圈的宏大叙事中,这对“双子城”的联动,或将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一份鲜活样本。#城市观察员##乐山##乐山头条#
更新时间:2025-05-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