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料能否养生?专家:别把“概念水”当“万能药”

天山区一药店收银台前摆放的瓶装中药饮品。(本报全媒体记者娜扎开提·柯尤木摄)

  入夏以来,乌鲁木齐的烈日炙烤着大地,走进街边便利店,冰柜C位赫然被一排素雅包装的饮品占据——红枣枸杞茶、红豆薏米水、菊花决明子露……瓶身上“祛湿”、“养颜”、“0糖0脂”的字样格外醒目,单价多在3元至5元。这些瓶装中式茶饮与传统中药茶饮有何区别?是真养生还是商家噱头?


  概念当道
  健康外衣下的饮料新宠
  记者连日走访乌鲁木齐多家商超、药店发现,这类主打中药成分的瓶装饮品已成货架“新贵”,被精心摆放在最易被顾客看见的位置。某连锁超市店长坦言:“入夏后销量明显上升,厂家也加大了铺货力度,我们自然得给好位置。”
  透明瓶身内,淡黄的菊花茶、深红的枸杞饮色泽诱人。细看配料表,薏苡仁、枸杞子、决明子、红枣等传统中药材高频出现。宣传语更是直击养生痛点:“药食同源”、“草本萃取”、“古法熬煮”……


  在药店,30岁的王女士买完所需药品后,看到收银台上摆放的“植物饮品”,顺手将一瓶苹果黄芪水放入购物篮。“最近太热了,听说黄芪消肿还止汗,买来试试。”她坦言,比起甜腻的碳酸饮料,这些“带点中药名字”的饮品让她感觉“喝下去更没负担”。
  专家警示
  一瓶饮料难解“千人千面”
  面对这股养生饮料热潮,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孙林娜却流露出谨慎态度。


  “中医最核心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孙林娜强调,每个人的体质如同独特密码——阴虚、阳虚、气虚、痰湿各不相同。“红枣枸杞茶听着温补,但体内有热的人喝了可能‘火上浇油’;薏米水宣传祛湿,可本就脾胃虚寒的人长期饮用,反而可能伤及阳气。”她指出,标准化生产的瓶装饮料无法做到因人施“饮”,其宣称的普适性功效恰恰是最大误区。


  更令人担忧的是潜在副作用被忽视。孙林娜举了一个常见例子:“比如含黄芪的饮品,黄芪补气固表,对气虚自汗者本是良药。但有些人服用后可能出现便秘、口干甚至黏膜出血等‘过燥’反应。如果消费者日常将其当解渴饮料喝,出现不适时,很难联想到是这瓶‘养生水’惹的祸。”
  对于饮料中中药成分的真实含量与效果,孙林娜也提出质疑。“一瓶几块钱的饮料,其有效成分浓度可能达不到养生目的。”她说,医院根据患者体质定制的代茶饮,虽需煎煮稍显麻烦,但成分清晰、浓度可控,更具针对性。


  她特别提醒孕妇、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人群需格外谨慎。
  “偶尔喝一瓶解渴,对多数健康成年人问题不大。”孙林娜说,“但若冲着包装上写的‘祛湿’‘补血’等功效,指望靠它调理身体甚至解决健康问题,那就走入误区了。它们本质是饮料,不是药。”
  面对琳琅满目的中药饮料,消费者如何选择?孙林娜建议,首先,视其为风味饮料,对功效别抱过高期待。优先选择无糖/低糖、添加剂少的产品,警惕隐性糖分。饮用后若出现便秘、上火、胃部不适等,立即停用。真有明显身体不适,务必到正规医院辨证施治,而非依赖饮料。
  “真正的健康无法在流水线上被标准化生产。”孙林娜最后强调,“一剂对症下药、因人而异的方子,远比货架上包装精美的‘概念水’更能触及养生的核心——那是对生命个体独特性的尊重与调和。”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乌鲁木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养生   中药   饮料   概念   专家   乌鲁木齐   饮品   黄芪   红枣   薏米   药店   决明子   功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