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再多有什么用?庞众望如今的现状,给所有父母提了个醒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鲁中晨报、人民日报】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趣影星探社

编辑|趣影星探社

前言

“想让更多的妈妈能站起来,像风一样去接孩子放学”。

这是庞众望在自己的研究课题-微型人工心脏实验取得成功的那天在朋友圈里写下的一句话。

因为这句话,庞众望从大一进清华校门的那一刻起就为之努力,如今的他也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愿望。

然而,近日一则有关庞众望的消息却再次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甚至有网友感叹“钱再多有什么用,庞众望如今的现状,可是给所有父母都提了醒”。

逆天改命

“我从不觉得我的家庭有哪一点拿不出手,有哪一点不值得讨论-我的妈妈那么好”。

说出这句话的人叫庞众望,他1999年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一个非常穷苦的家庭

庞众望的父亲瘫痪在床,患有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发病时连儿子都认不出来

而他的母亲患有先天性脊柱裂,下肢发育不全,一辈子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

所以庞众望自小由年迈的姥姥姥爷抚养长大。

厄运总找苦难人,已经是很困难的家庭了,但庞众望六岁的时候,又被查出了先天性心脏病。

经医生诊断需要立即手术,否则可能活不过十岁。

但手术的费用是六万元,这笔数字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面对巨额的手术费,庞众望的母亲摇着轮椅在村子里挨家挨户的借钱,跑了三十多户人家才凑齐了庞众望的手术费。

手术过后,庞众望的母亲为了偿还欠下的债务,不惜日夜赶工刺绣还债。

看到母亲如此辛苦,年纪尚小的庞众望在放学的时候也会偷偷的四处捡废品挣钱,来补贴家用。

另外庞众望从小学开始就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每天放学回家,不是先写作业。

而是先照顾母亲洗漱,方便,然后做饭、做家务,他也是母亲的精神和生活的双重依靠。

尽管生活困难,庞众望也从未放弃学业,家里的墙上贴满了他的奖状。

就这样,庞众望一直重复着这样的生活,直到他高考结束。

2017年,庞众望高考总分744分的成绩成为沧州市的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的精密仪器系所录取。

清华大学的校长也为他亲自来到他的家乡沧州市庞庄村看望他和家人。

跟着的媒体报道了庞众望家庭的生活环境和家徒四壁的墙上贴满了的奖状。

引起无数人为之动容,许多企业家提出要帮助庞众望上学并且资助他的家人

可庞众望并没有接受,而是依靠着奖学金和勤工俭学一步一步走入了清华。

但初入校园还是新生的庞众望感到了迷茫。

毕竟虽然庞众望是一颗会发光的金子,但清华校园里遍地都是金子。

初出茅庐

怀着对未来的激动和忐忑庞众望领上行李,在绿皮火车的摇晃中来到清华。

人才济济的校园里充满了无尽的想象,清华里有着最顶尖的资源,最好的同学和最优秀的导师,这是中国顶尖高等学府之一。

而对于身背清华的名头和外界的期许,庞众望感到了迷茫。

这让庞众望屏蔽了很多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一门心思的沉淀自己,寻找自己

因为庞众望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在班级中担任了团支书一职务,积极为班级事务出心出力。

而且庞众望在大学期间成绩优异,连续获得了学习进步奖等许多奖项。

大一的时候庞众望凭借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国家奖学金8000元。

他把这些钱全部寄回家,让村支书给母亲换了一把新的电动轮椅。

收到礼物的庞妈妈当众骄傲的哭着说“自己的儿子把天给她补上了”。

可是好景不长,庞众望的母亲在他大三那年就去世了。

虽然没读过书,但庞妈妈的境界却比很多人都要高。

她的临终遗言里还祝愿庞众望走好自己的路,搞好自己的学习,为国家做贡献

而且她还一直教育庞众望“人要向前看,你面对什么,你就要去解决什么,因为你总是要走下去的。”

这样不服输和乐观的思想也一直影响着庞众望到现在。

母亲去世后,庞众望化悲痛为动力,牢记着母亲说过的“学好本事,将来能为国家做点贡献”这句话,

在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努力做好科研。

后来庞众望将研究方向聚焦到光网络信息感知,参与研发高精度测量仪,为国产光刻机的研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如今,庞众望研究的高精度光刻机部件技术、地震预警技术、农村水质实时监测仪器这三项专利均应用于国家重点项目,为国家发展贡献出了很大的力量。

庞众望在逆境中成长,凭着坚韧的意志,从当初的获得资助到现在也为别人撑起了伞

向阳而生

庞众望在进入清华以后,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了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他不仅加入了春蕾支教计划,在假期期间,曾赴山东枣庄山区参加了支教活动。

在那里,庞众望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为孩子们传授知识,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激励着孩子们好好读书。

还在2018年,参加了石家庄某学校的夏令营,与营地上“共同行动”的帮扶学生、志愿者一起参加活动。

那个从小靠着捡废品补贴家用的小男孩,如今已经成长到了能独当一面。

真正做到了从被帮助到帮助他人的反转。

在今年的8月26日,又一批新生入校,在清华大学的综合体育馆内。

这位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在读博士生庞众望作为优秀代表进行了发言。

在他的发言中,回顾了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他在面对与生活困苦造就的枷锁,母亲给了他豁达和“遇到问题就解决,一直要向前看”的沉稳。

这份珍贵的力量始终托举着庞众望“从跌倒爬起来,到再跌倒再爬起来”的韧劲。

或许就像庞众望开学典礼上讲的那样“清华足够大,可以满足大家的无限可能和想象”。

这份无限可能造就了如今的庞众望,也让所有人看到了他的成就。

在9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生庞众望署名文章《年少时生长出的自信》。

庞众望在文章中写道,小时候因为唱歌不好听所以不敢大声唱歌。

但音乐老师却鼓励他,夸他唱的好听,这让庞众望不再害怕大声唱歌,甚至后来在课堂上敢于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

就像他文章说的那样,他有部分自信是在那几间简陋的教室里培养出来的。

这份自信伴随着他一路走进清华,走向社会,心有猛虎而细嗅蔷薇。

如今的他已褪去年少的胆怯,经历一次次的磨练,那些杀不死的他的阻隔也使他更加强大。

现在的庞众望不仅是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更是当代青年的时代楷模。

而庞众望的现状也给各位父母提了个醒。

钱再多有什么用,只有让孩子自己得到随时直面未知和勇于探索的勇气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无论起点如何,都要有自己的坚守和努力。

那怕面对再困苦的事情,也不能轻言放弃

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能创造无限可能。

而回望过去,庞众望也一直在践行着“行胜于言”的校风,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像感动中国为他写的颁奖词一样。

“背影留给坎坷,笑容交给阳光,名字里写着责任,步履中充满力量,磨砺过的剑,破茧后的蝶。你要一直向上,不辜负妈妈的目光,不辜负时代的期望”

这番话何尝不是庞众望如今的写照。

结语

从命运多舛的破烂少年到为大家传递温暖和正能量的科研工作者。

庞众望始终也没有辜负母亲为他取名“众望”的心愿。

将一人的期盼转化成大家的“众望”,这位寒门学子的逆袭也让所有人看到了。

即使生活把屋檐压的再低,也会有人有敢于奋起拼搏,直面生活不易的坚强。

所以我们要相信,无论经历过多少磨难,身处怎样的灰暗,当下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照亮前方道路的光。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鲁中晨报、人民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育儿   众望   现状   父母   清华   母亲   清华大学   沧州市   人民日报   家庭   国家   轮椅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