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铅”,很多人会想到小时候家长说“别咬铅笔头,有铅”。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看不见的“隐形杀手”,其实悄悄隐藏在我们的生活里的方方面面:老房子的墙皮、劣质玩具、松花蛋……铅一旦进入人体,尤其是孩子体内,可能影响智力、身高,甚至损害器官。
今天就把血铅超标的那些事讲明白:怎么判断孩子可能中招?怎么检测?超标了该怎么办?
简单地说,就是血液里的铅含量超过了安全值。铅是一种有毒重金属,人体没法代谢,只会慢慢积累。哪怕一点点,长期积累下来就可能出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血铅≥5μg/dL(微克/分升)就要警惕了(国际上建议越低越好);≥10μg/dL就是“超标”,必须干预。而成人≥25μg/dL要注意,长期超标可能影响健康。
1.吃进去的:传统工艺的松花蛋(含铅添加剂)、街头爆米花(老式机器含铅)、用劣质釉彩陶瓷碗装的酸性食物(比如醋、果汁),甚至被铅污染的土壤种出来的蔬菜,这些都可能让铅进入人体内。
2.摸出来的:孩子玩或啃咬刷了含铅油漆的玩具、文具,大人从事汽修、印刷等工作后没洗手就吃饭,用含铅的劣质美白化妆品等,也可能让铅进入人体内。
3.吸进去的:老房子墙皮脱落的粉尘(尤其是2000年前的老房,涂料可能含铅)、工业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残留(虽然含铅汽油淘汰了,但有些地方土壤里还留着),都可能将铅吸入体内。
铅的“毒性”不分年龄,但0-6岁的孩子最危险。因为孩子的大脑还在发育,血脑屏障没长好,铅很容易钻进去;而且孩子爱爬、爱咬东西,接触铅的机会比成人多得多。
具体伤害有这些:
1.影响大脑:血铅超标可能导致孩子可能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学习成绩差,严重的会智力发育迟缓。(本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谢绝转载)
2.伤害肠胃:血铅超标后会经常肚子疼、不想吃饭、便秘,甚至恶心呕吐,医学上叫“铅绞痛”。
3.拖垮身体:血铅超标会导致贫血(脸色发白、没力气)、个子长得慢(比同龄孩子矮)、免疫力下降,大人还可能血压高、伤肾脏。
流程很简单,要么抽静脉血(胳膊上抽血,结果准,首选),要么扎指尖(初筛用,便宜但可能有误差,异常了再抽静脉血复查)。也不用空腹,随时能去。出结果也很快,一般当天或1-2天就能拿到报告。
一般的二级医院(县医院、区医院)就可以检测,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职业病防治所也能测,没有必要去省市三甲医院。
1. 先断了铅的来源
赶紧排查家里的“铅源头”:
换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劣质陶瓷碗、锡壶,别给孩子吃松花蛋、老式爆米花;
老房子墙皮掉灰,赶紧用环保涂料刷一遍,别让孩子抠墙皮、吃灰尘;
孩子的玩具、文具(尤其是彩色的),先查有没有“无铅”标识,不确定就别让他放嘴里啃;
从事铅相关工作(比如修汽车、做电池)的家长,回家前务必换衣服、彻底洗手。(本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谢绝转载)
2. 科学饮食,帮身体“排铅”
补钙铁锌:牛奶、豆制品(钙),瘦肉、动物肝脏(铁),鸡蛋、坚果(锌)等,这些元素能“挤走”铅,不让它在身体里扎根;
补维生素和纤维:橙子、猕猴桃(维生素C),蔬菜、粗粮(膳食纤维),帮铅随大便排出去。
3. 严重超标者,必须及时用药
如果血铅特别高(孩子≥45μg/dL,成人≥70μg/dL),医生会开驱铅药(比如依地酸二钠钙),但这药有副作用,必须遵医嘱,千万别自己买着吃。
4. 定期复查
轻度超标:3-6个月查一次,看有没有降下来。
重度超标:按医生说的,勤复查,盯着血铅变化。(本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谢绝转载)
血铅超标是可防可控的,尤其是孩子,建议入园前、3岁左右做一次筛查。平时少让孩子碰可疑的玩具、少吃高铅食物,家里保持干净,经常用湿抹布擦灰,别让铅尘飞起来。
记住:铅在体内积累得越久,伤害越大,早发现、早脱离污染源,孩子才能少受罪。转发给身边有娃的朋友,一起避开这个“隐形杀手”吧!
更新时间:2025-07-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