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运业迈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核动力船舶正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引领行业深刻变革的前沿方向。
第20届2025年绿色智能船舶海工技术上海大会将于12月1-2日举办
迎国庆中秋,700家精锐中国船厂上榜造船厂地图最新版在上海交付,导弹式快递
据《科技日报》报道,11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位于甘肃武威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在国际上首次获取钍入熔盐堆运行后实验数据,成为目前国际上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中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70%,钍熔盐堆可使中国能源自给率跃升至90%以上,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截图自微博平台
这一突破性进展,为我国核动力船舶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早在2023年12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厂就已发布了全球首型24,000TEU核动力集装箱船“KUN-24AP”的设计方案。
该船采用先进的熔盐堆技术,总装载能力达24万吨,船身长度近400米,并已获得DNV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证书,具备商业化运营潜力。其设计融合了模块化核能系统与智能运维技术,可实现长达30年全生命周期免换料运行,大幅降低了长期运营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由此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和苏联/俄罗斯之后,全球第五个提出核动力货轮技术方案的国家。与历史上诸如美国“萨凡纳”号、德国“奥托哈恩”号、日本“陆奥”号等早期核动力商船相比,江南造船所提出的24,000TEU核动力集装箱船方案在反应堆安全性、系统可靠性和整体设计理念上均实现了显著超越。
随着我国在钍基熔盐堆技术上的持续突破,将这一先进核能系统应用于船舶动力领域,预计将带来多方面的颠覆性优势:

截图自中国船舶官微
中国船舶集团在2025年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中明确提出“加强科技创新攻关,高质量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目前,其旗下沪东中华、大连造船等企业已承接多批次9,000TEU级集装箱船订单,并同步推进全流程船舶碳捕集系统、氨燃料动力系统等绿色船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未来核动力船舶的工程化与产业化奠定了扎实的产业链基础。
通过将实验堆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与船舶动力需求深度融合,我国正朝着实现燃料自主、零碳航行和终极安全的核动力商用船舶时代稳步迈进,这不仅将重塑全球航运格局,更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海事服务网CNSS综合整编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