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江高:一座公园,收藏抗战记忆

视频加载中...

Transparency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因“江村”和“高塘”两个历史圩镇而成名。除了繁华商贸,构成江高的历史记忆的还有抗日烽火——1938年10月至11月,这里爆发了为期12天的“江高之役”。爱国爱乡的禺北人民,在江高抵御侵华日军的进攻。

和平年代硝烟散去,江高人民没有忘记抗战历史。多处抗战史迹,目前被保留在河心洲的江高文化体育公园内,向市民游客讲述着江高独有的抗战记忆。

奋战12天拖住日军北侵脚步

从江高流溪河北岸到江高文化体育公园,最便捷的方式是步行通过粤汉铁路流溪河大桥。87年前,原本用于铁路运输的大桥及桥下的流溪河,成为“江高之役”的关键节点。

保存至今、改作步行铁桥的粤汉铁路流溪河大桥 龙伟概 摄

“流溪河分隔了广州向北的陆路通道,流溪河大桥则沟通了广州与韶关间的铁路运输。”江高文化体育公园讲解员郑海燕介绍,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侵华日军急于突破流溪河北上。处于河流与桥梁交汇处的江高,成为侵华日军的突破目标。

“1938年10月27日上午,侵华日军尝试抢船渡河,当天中午,再次尝试沿流溪河大桥向北进攻。两次进攻,均被我方抗日自卫团队打退。”郑海燕介绍,这轮敌我攻防,拉开了“江高之役”的序幕。

“从10月27日至11月6日,侵华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轮番向人和、高增、蚌湖、江村、高塘一带发动进攻。”郑海燕介绍,各乡村的抗日自卫团队面对侵华日军进攻奋起反击,乡民冒着战火为自卫团队送茶送饭抢救伤员。民众团结一心,使得日军一直未能突破江高流溪河节点。

“能够在江高‘拖’住侵华日军的进攻,离不开江高及周边爱国乡民的努力。”郑海燕介绍,在众多爱国乡民当中,尤以伍观淇最为突出。

据悉,伍观淇是江高南浦人,早年曾在国民政府担任军政要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广东省成立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伍观淇被任命为统率委员会委员,负责统率番禺、花县、从化、增城、三水等地的民众武装。

“在广州沦陷后,伍观淇率领群众搜集武器、通讯器材、粮食。他还号召当时江高所在的禺北地区民众,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工作。”郑海燕介绍,在伍观淇积极备战的号召下,禺北地区数日内集结出六七千民众,扩充至各乡抗日自卫团队中。这些民众以流溪河大桥为节点,在流溪河北岸布设近30公里防线,让日军在12天“江高之役”中始终无法突破。

“12天的‘江高之役’,打乱了日军的侵略计划。”郑海燕介绍,“江高之役”击伤敌机1架,击沉敌人汽艇、橡皮艇20多艘,致敌军死伤200多人,为广东省重要机关和部队撤退粤北、重新进行抗日部署赢得宝贵时间。

多处抗战史迹留存于公园

和平年代硝烟散去,抗战记忆保留至今。

据介绍,目前有不少抗战史迹和纪念物被保存在江高文化体育公园:连接流溪河北岸和公园所在河心洲的步行铁桥,为当年粤汉铁路流溪河大桥改造而成。公园内设有“城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碑文为伍观淇所写。公园内还设有同样为纪念抗战而设立的“禺北民众抗日纪念亭”。公园内的一处墙壁,绘有介绍“江高之役”的壁画。在公园内的宣传栏上,设有对“江高之役”以及伍观淇生平的文图介绍。

江高文化体育公园内的禺北民众抗日纪念亭 梁怿韬 摄

江高文化体育公园内的城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梁怿韬 摄

如今的江高文化体育公园,已成为江高镇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满足市民休憩需求,也便于大家了解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江高发生的故事。

羊城晚报 2025年8月12日 A3版

策划|林如敏 刘云

统筹|记者 梁怿韬

文|记者 冷霜

图|记者 梁怿韬(除署名外)

脚本|记者 冷霜 梁怿韬

出镜|记者 冷霜

拍摄|记者 徐炜伦 梁怿韬

剪辑|记者 江皓轩 徐炜伦 卢佳圳

封面|杜卉

海报|杜卉 何晓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旅游   广州   公园   记忆   收藏   白云江   大桥   民众   侵华日军   记者   体育   文化   冷霜   日军   史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