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将至,建议3不露、3不睡,3不吃,食补有讲究, 都是老传统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唐代诗人李白在《立冬》一诗中,早已描绘出立冬时节的寒意渐浓。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随着立冬的到来,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眼看着立冬节气将至。作为冬季的起始,立冬不仅是气候转换的节点,更是民间养生进补的重要时节。自古以来,我国各地形成了丰富的立冬习俗,尤其是“三不露,三不睡,三不吃”的老传统。接下来,菜卫卫给大家分享立冬当天的老传统,看看你们家乡有没有!

三不露

不露脚踝

或许年轻人会认为露出一截脚踝是时尚,但从立冬开始,这种做法却隐藏着健康隐患。脚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汇集着众多穴位和经络。传统养生学认为,“寒从脚下起”,如果脚部受凉,会导致寒气侵入体内,不仅会引起关节疼痛,还可能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

在立冬时节,选择保暖性好的鞋袜,覆盖脚踝,是适应季节变化的基本措施。脚踝部位有一个重要穴位——三阴交,它与肝、脾、肾三条阴经相关,保持此处的温暖,对维护整体健康尤为重要。

不露腰腹

腰部是带脉循环的部位,而腹部更是内脏聚集的区域。现代人喜欢穿着短款上衣,将腰腹部暴露在外,这种做法在立冬后应当避免。

腰腹部受凉,寒气易直中内脏,可能引发胃部不适甚至月经不调等问题。因此,选择高腰裤或长款上衣,避免在立冬后露出腰腹部,是保护内脏不受寒气侵袭的有效方法。

不露颈部

颈部有大椎穴,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处,此处受寒易导致阳气受损,增加感冒风险。围巾或高领衣物不仅是冬季的装饰品,更是立冬后的养生必需品。

颈部有着丰富的血管,寒冷刺激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脑部供血。因此,保护好颈部,对于预防冬季常见病有着积极作用。

三不睡

不带着情绪入睡

冬季阳气潜藏,需要安定心神。带着焦虑、愤怒或悲伤的情绪入睡,不仅影响睡眠质量,长期如此还可能加重失眠问题。

古人强调“先睡心,后睡眠”,在立冬后尤为如此。睡前可以通过深呼吸、听轻柔音乐或温水泡脚等方式放松心情,平复情绪。情绪稳定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而优质的睡眠又是冬季养生的基础。

不熬夜晚睡

立冬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日照时间缩短。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提前入睡时间,适当延长睡眠,以养精蓄锐。

传统养生理论认为,冬季应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对于现代人来说,虽然难以完全做到日出而作,但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保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是可行的目标。这有助于恢复体力,增强抵抗力,应对寒冷气候。

不饱食即睡

冬季人们食欲增加,喜欢进食更多食物,但如果晚餐过饱或睡前进食,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睡眠质量。

立冬后,晚餐应当清淡易消化,控制在七八分饱即可,并且晚餐与睡眠之间最好间隔2-3小时,给肠胃足够的消化时间。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也能避免冬季体重过度增加。

三不吃

不吃生冷寒凉

生冷食物易刺激肠胃,损耗阳气。立冬后人体阳气内收,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此时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容易导致脾胃不适,影响消化功能。

不吃过于油腻

冬季人们偏好高热量食物,但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立冬进补应当循序渐进,给肠胃适应的时间。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注意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量。

不吃辛辣燥热

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喜欢吃辛辣食物以温暖身体,但过多辛辣燥热食物可能导致上火,引发口干舌燥等问题。

立冬饮食应以温和、滋润为主,既能补充热量,又不至于过度刺激身体。

各地立冬习俗

在北方,立冬有吃饺子的习俗。这一习俗不仅因为饺子形似耳朵,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趣味说法,也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

在南方,尤其是潮州地区,当地人立冬会吃炒厚栗饭(板栗饭)和煲汤进补,还有啃甘蔗的习俗。潮汕人有“立冬日进补,春季打老虎”的说法,强调立冬进补的重要性。

潮州地区的板栗饭制作颇为讲究,需准备稻米、板栗、猪肉、虾仁、香肠、香菇等多种食材。这些食材多是当季温热性食材,有引火归元的作用。

而且,潮州人故意不会把立冬当天的板栗饭全部吃完,会留一些到第二天再吃,寓意着储存冬粮过冬,一年不挨饿。

在南京,立冬则有吃生葱的习俗。当地有“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的谚语,认为立冬后吃葱可以抵抗南京冬季的湿寒,减少疾病发生。

而在福建、潮州,流传着“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立冬时的甘蔗已经成熟,当地民众认为此时吃甘蔗不仅能保护牙齿,还有滋补功效。

羊肉是立冬时节广受欢迎的滋补食材。从清代宫廷开始,就有立冬吃涮羊肉的习俗。羊肉性温热,能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羊肉相比其他肉类更易消化吸收,适合立冬后经常食用。对于不喜欢羊肉腥味的人,可以搭配萝卜一同烹饪,既能去腥增香,又能平衡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养生   立冬   讲究   传统   建议   冬季   阳气   习俗   潮州   食物   肠胃   节气   脚踝   颈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