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把图书馆当托儿所!这届家长的 “甩锅式带娃” 该治治了

最近,湖南衡阳市图书馆 “放娃” 现象闹得沸沸扬扬,冲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每天有近 100 名孩子被家长独自留在馆内,靠着一份外卖,从早待到晩。因为缺乏家长看管,这些孩子在图书馆里肆意追逐打闹,高声喧哗,甚至还出现破坏公物的行为,把原本安静的图书馆搅得一团糟,严重影响了他人的阅读体验。这可不是个例,据澎湃新闻报道,江苏扬州市、河北易县、内蒙古包头等地图书馆,也纷纷发文批评 “家长甩手放娃” 的现象。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把这 “甩锅式带娃” 的遮羞布给彻底撕开,给图书馆、家长、社会三方开出有效 “药方”。

图片来源网络

一、图书馆:该硬气时别心软,规则就得带刺

图书馆本是安静的知识殿堂,如今却因部分家长的不负责任行为,变得嘈杂混乱。别再搞那套不痛不痒的 “温和提醒” 了!公共空间的秩序维护,必须雷厉风行。

给未成年人划条 “红线”

直接在图书馆入口处,挂上一块醒目的红底白字牌子,上面明确写着:“12 岁以下儿童若无家长陪同,滞留超过 2 小时,将直接联系社区民警送回。” 家长要是有临时急事需要离开?可以,到服务台登记身份证并抵押,一旦超时 15 分钟,工作人员就打电话催促;要是超时 1 小时,那就别客气,直接按照登记地址上门 “请人”。看还有谁敢把图书馆当成免费的 “托管所”!

对于在馆内吃外卖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必须严管。第一次发现,工作人员上前严肃警告;第二次再犯,直接拉进 “黑名单”,一周内禁止入馆。图书馆的监控可不是摆设,把那些剩饭剩菜的画面拍下来,整理成图文,发布在公众号的 “不文明行为曝光栏”。别想着打码,就得让这些 “精致家长” 好好看看自己破坏公共环境的丑陋模样,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把 “儿童区” 变成 “责任绑定区”

专门划分出的儿童阅读区,安装一套 “家长打卡系统”。家长带孩子进入时,必须刷身份证,离开时也得同步签到,全程记录在案。在儿童区,设置身高 1.2 米的矮书架,家长要是想隔着老远玩手机,根本没法时刻关注孩子的动静。这就迫使家长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全程认真盯着孩子,履行监护责任;要么就别把孩子单独留在这儿。

再在儿童区摆放一个 “家长任务板”,制定一些激励措施,比如 “陪读 30 分钟可兑换 1 枚印章,集齐 10 枚印章就能换取一次优先借书权”。用这种小恩小惠的方式,促使家长切实履行监护义务,这可比空喊口号管用多了。

二、家长:收起你的 “甩锅癌”,监护不是选择题

家长们,别再拿 “工作忙”“没人带” 当借口了,你们这种图省事的做法,真的让人不齿。

先搞清楚:你欠孩子的陪伴,别让公共空间买单

图书馆的公众号要及时推送《托管责任清单》,明确告知家长:如果孩子在馆内吵闹,严重影响他人,家长必须在图书馆内公开道歉;要是孩子损坏书籍,按照书籍定价的 10 倍进行赔偿;要是因为家长脱岗,导致孩子在馆内受伤,家长不仅要承担全部医药费,还要接受社区组织的 “监护教育课”,每周一次,要是缺课,直接影响个人征信。看家长们还敢不敢这么随意地把孩子丢在图书馆。

社区也得行动起来,张贴 “灵魂拷问” 海报,比如 “你在图书馆刷剧的 2 小时,够不够陪孩子读本绘本?” 海报下方附上对比图,左边是孩子在图书馆孤单啃面包的落寞场景,右边是亲子共读,温馨互动的画面。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唤起家长对孩子陪伴缺失的反思。

给你指条明路:这些地方比图书馆靠谱 10 倍

图书馆服务台摆放一本精心整理的《周边托管红黑榜》,为家长提供清晰的托管信息参考。红榜上推荐靠谱的托管选择,像社区公益托管班,每天只需 15 元,就能托管 3 小时;商场亲子乐园,凭购物小票可以免费托管 1 小时。而黑榜则毫不留情地曝光那些打着 “托管” 旗号,却让孩子扎堆玩手机,不负责的不良机构,直接公布它们的地址和投诉电话。

再在服务台旁边放置一台打印机,家长只要扫码,就能打印 “托管优惠券”。既然家长有托管需求,那就把正规、靠谱的渠道明明白白地送到他们眼前,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对图书馆的不合理依赖。

三、社会:别光喊 “理解家长”,给点真金白银的解决方案

光指责家长无济于事,关键得切实解决 “托管难” 这个棘手问题。

让学校和社区 “接盘” 假期托管

教育局应该果断下文,要求中小学在假期必须开放教室,每所学校至少开办 2 个 “公益托管班”。安排老师轮流值班,每天收取 20 元费用,就能管孩子一日三顿饭。费用来源采用政府补贴一部分、企业捐赠一部分、家长支付一部分的模式。这样既解决了家长的托管难题,又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比起让孩子在图书馆瞎逛,要靠谱 100 倍。

社区也要积极作为,把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成 “临时托儿所”。广泛招募退休教师当志愿者,每天下午 3 点到 6 点,专门接收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在这里,为孩子们安排写作业、读绘本、做游戏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家长下班来接孩子的时候,必须带上一本自己阅读的书,想要领走孩子?先陪孩子在这儿安静地读 20 分钟书再说,以此强化家长对孩子教育陪伴的重视。

给 “应急托管” 装个 “安全阀”

在图书馆周边 500 米范围内,必须设立 “1 小时应急托管点”。这个托管点采用智能化管理,就像快递柜一样,家长扫码即可使用。家长送孩子进去时,扫身份证完成登记,孩子在里面的一举一动都有全程监控,每 15 分钟,系统自动给家长发送一张孩子的活动照片,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要是超时,自动计费,每小时收费 20 元。这种应急托管方式,既能满足家长临时的托管需求,又能保障孩子的安全,避免孩子被独自留在图书馆的风险。

最后说句狠话

公共空间的文明,绝不是 “你方便就好”,而是需要大家共同营造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的和谐氛围。家长们要少些侥幸心理,多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图书馆要拿出强硬态度,严格执行管理规则;社会各界也要积极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只有三方齐心协力,才能让图书馆重新变回那个只闻 “翻书声”,不见 “吵闹声” 的知识净土。

如果你认同这一观点,就赶紧点个 “在看”。明天要是带娃去图书馆,可一定要牢记这份公共空间的文明与体面。要是再看到有家长 “甩锅式带娃”,别犹豫,直接把这篇文章甩给他们。对付这种 “精致的自私” 行为,就得下点猛药,才能彻底扭转局面,让公共空间恢复应有的秩序与宁静。

(文末互动:你在图书馆遇见过哪些离谱的 “甩锅家长”?在评论区尽情吐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6

标签:育儿   托儿所   图书馆   家长   孩子   馆内   小时   儿童   社区   服务台   空间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