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延长油田首口广域电磁压裂监测在富县采油厂成功实施

“成功了!电磁曲线稳定了!”9月16日,在延长油田富县采油厂上畛子区域上1099平1井场,随着监测屏幕上跳动的数据逐渐平稳,现场响起一阵欢呼——延长油田首口广域电磁压裂监测作业成功实施。

上畛子区域,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地下储层如同被揉皱的“千层饼”,层间差异大、裂缝发育无规律、非均质性极强。过去压裂施工,技术人员常对着设计图犯难:“压裂液到底跑多远?缝网织得密不密?”传统监测手段像“隔皮猜瓜”,裂缝延伸方向、改造效果全凭经验推断,成了制约开发效率的“卡脖子”难题。

富县采油厂技术团队瞄准行业前沿,将目光投向“广域电磁压裂监测技术”,这是一项能让地下压裂过程“显形”的“黑科技”。简单来说,就是给压裂液装了个“电磁信号发射器”,压裂液本身导电性强,注入地层后,相当于在地下“画”出一张动态“电流网”;在地表布置多个“信号接收器”,通过捕捉电磁信号的“时间差”和“强弱变化”,就能像看“实时B超”一样,精准“看”到压裂液在地下的流动轨迹、裂缝延伸范围,连“缝网”的“枝桠”都看得清清楚楚。

为了这场“首秀”,技术团队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备战”,从设备选型到现场调试,从模拟推演到应急预案,每个环节都反复打磨。施工当天,现场指挥、仪器操作、数据记录人员各就各位,眼睛紧盯着屏幕上的电磁曲线,当监测到第一组有效数据时,现场响起一片欢呼——“成了!信号稳了!”

在施工过程中,团队更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某段电磁信号异常,立刻组织专家“会诊”,实时调整压裂排量;监测到裂缝向优质储层延伸,又迅速优化射孔数……全程精准把控,最终不仅“画”出了这口井裂缝延伸图,更通过实时调整,进一步提高了压裂液的利用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此次广域电磁压裂监测作业的成功,不仅为同类复杂地质井提供了“数据模板”,更验证了广域电磁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可行性。

据介绍,下一步,富县采油厂将组建专项攻关小组,联合高校院所深化技术迭代,进一步提升监测精度;同步计划筛选重点井推广应用,让更多“地质盲区”变成“开发热区”,让老油田焕发新活力。(白明 李星)

责任编辑:刘旸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科技   富县   油田   电磁   裂缝   信号   技术   地下   现场   数据   实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