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曾预测:中国人口迅速萎缩,将成为全球面对的最大挑战

文 | 普朗鸣

编辑 | 普朗鸣

联合国2024年7月发的《世界人口展望》里,早就给了更惊人的预测,中国人口2050年只剩12.6亿,到2100年直接腰斩,就剩6.33亿了,占全球人口的比例也会从17%跌到6.1%。

我们是全球唯一会出现这么大幅度人口萎缩的人口大国,但这波人口减少,难道就只是中国自己的事情吗?为什么联合国会说它是全球最大挑战?

联合国的预测其实做了高、中、低三个方案,其中中方案被认为最贴近现实,假设生育率从2023年的1.0慢慢涨到2050年的1.39,到2100年再升到1.48。

可实际情况比这还要严峻,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生育率才1.07,2023年差不多跌到1.0了,在大经济体里排倒数,也就比韩国的0.7好那么一点点。

其实这种萎缩不是突然冒出来的,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总人口5.82亿,年增长率20‰,那时候工业刚起步,资源也紧张,大家都觉得人口多是负担。

到了1982年,计划生育成了国策,一孩政策推开来,独生子女家庭成了主流,人口增速确实压下来了,但也给现在的结构问题埋了伏笔。

2023年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8亿,占总人口的20%,联合国还预测,到2050年这个数字会突破4亿,劳动力则会从现在的9亿掉到7亿。

身边能看着的变化更具体,有公司招流水线工人,月薪从5000涨到6500,还是没人来,以前抢着干的岗位,现在得靠中介介绍才有人问。

社区里的老年活动室天天满员,可旁边的小学,每个年级的班级数从6个减到了4个,这些小细节,其实都是人口数据落在现实里的样子。

为啥生育率一直上不去?很多人觉得是年轻人不想结婚、不想生,但往深了说,更多是不敢生。

养孩子的成本跟座大山似的压着,在二线城市,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光教育支出就得几十万,幼儿园每月学费起步3000,小学要报课外班,到了中学还得琢磨学区房。

医疗也让人操心,儿童看病挂号难、费用还高,一次感冒发烧下来,几百块就没了。

而且女性就业的困境也没解决,公司招已婚未育的女性时,会绕着弯问近三年有没有生育计划,有些岗位甚至直接标着优先考虑已生二胎的。

就算生了孩子,妈妈们还得面对工作和家庭怎么平衡的难题,下班要接孩子、辅导作业,加班的时候心里还惦记着家里,这种两头压的压力,让不少女性对生育都打了退堂鼓。

再加上城市化让家庭结构变了样,以前大家庭住一块儿,老人能帮忙带孩子,现在年轻人在城市买房定居,大多是小家庭模式,一对夫妻要照顾两个老人,要是再养个孩子,根本没人搭手。

联合国报告里也提了,低生育率是社会选择的结果,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和性别平等这些因素影响,这些问题不解决,生育意愿根本提不上来。

日韩就是现成的前车之鉴,韩国生育率跌到0.7,日本1.3,两国社会老龄化速度特别快,经济增速常年卡在1%以下,年轻人还得面对赡养好几个老人和工作压力大的双重困境。

我们中国现在的情况,比他们当年还复杂,毕竟我们人口基数大,一旦生育率稳不住、不往上涨,后续的社会压力会更集中。

可中国人口少了,跟全球有关系吗?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是世界工厂,全球一半以上的电子、汽车、纺织产品,都离不开中国的劳动力。

一旦劳动力不够了,首先受影响的就是工资,企业要招人,就得涨工资,成本上去了,产品价格自然会涨,而且还会逼着制造业往越南、印度这些劳动力多的地方转移。

联合国还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会降到13.98亿,到那时候印度会超过咱们,成全球人口第一大国。

到2100年,印度人口能到15.3亿,增长劲头很足,但有个问题,印度的人口质量不如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占比只有8%,而中国是16%。

这就意味着,印度虽然人多,但能胜任高端制造业岗位的工人不多,全球供应链想完全靠印度,短期内根本做不到。

还有消费端的变化也得提,中国老人多了,消费重心会转到医疗、养老上,对奢侈品、电子产品的需求会减少。

这对那些靠出口中国的国家影响很大,比如澳大利亚的红酒、欧洲的奢侈品,可能会因为中国进口需求下降,销量跟着下滑。

反过来,生产医疗设备的国家,像德国、日本,可能会多些订单,但这种调整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中间会有很多行业跟着波动。

更长远的还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在气候变化已经让全球资源分配更紧张了,中国人口萎缩的地区,东北有些地方出现了空心村,土地、水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

而非洲人口到2100年占全球39%,但贫困率超过40%,可能会引发更多移民问题。

这些事都会跟中国人口变化产生连锁反应,直接挑战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也是联合国为啥说中国人口萎缩是全球最大挑战的原因之一。

面对这波人口挑战,中国其实早就开始调整政策了,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2021年又推三孩政策,从2022年起,很多地方开始建托儿所、延长产假,还加强了女性就业保障。

但光这些还不够,专家们都提到,要想让生育率稳住1.1以上,得有更实在的支持。

西南财经大学2025年的报告预测,要是生育率一直卡在1.05,2025到2050年每年会净减850万人口,2050到2100年每年减1459万,到2100年人口可能就剩亿级低位了。

所以未来得在人口流动、托育服务、住房补贴这些方面多下功夫,考虑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能在城市上学,多建些普惠托儿所,把养孩的隐性成本降下来。

包括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能参考参考,美国靠移民补充劳动力,每年吸纳上百万移民,缓解了老龄化压力。

日本搞机器人产业,用自动化替代人力,在养老院用机器人照顾老人,在工厂用机器人组装汽车。

我们中国有自己的优势,经济体量大,科技发展也快,AI、自动化技术能加速推进,现在有些电子厂已经用机器人做焊接、组装,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但也得注意,科技替代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像养老、教育这些需要人的领域,还得靠政策和社会一起支持。

更重要的是改变社会共识,过去人口红利让中国经济飞腾,改革开放后劳动力充足,GDP每年增长10%。

现在红利没了,得靠科技和人才,但也需要每个人转变生育观,不是说必须多生孩子,而是让想生孩子的家庭敢生、能生。

2025年北京香山论坛上,有人提到人口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这话特别有道理。

马寅初1960年提出新人口论,强调要控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质量,周恩来1959年5月4日接受采访时也说过,人口问题要算两本账,不能只看眼前。

这些观点放到现在依然管用,中国人口萎缩不是孤立的事,它影响全球,也需要全球关注,但更需要我们自己拿出务实的行动。

联合国的预测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给咱们提了个醒,未来几年是调整的关键期,如果生育率能回升到1.4,人口就能稳住高位。

要是一直低迷,后续的社会、经济压力会更大,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政策、企业、家庭一起使劲,让生得起、养得好变成现实,也让中国人口变化对全球的挑战,变成大家共同应对的机遇。

信息来源:

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联合国人口司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财经   联合国   全球   人口   生育率   中国   印度   劳动力   社会   可能会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