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天,中美两国终于为关税战按下暂停键,最近各自加码的筹码相应收回。、
除了关税的下降,最关键的,连那套能无限追溯中国子公司、让无数企业头疼不已的“穿透规则”,也暂停一年。
再加上301调查被冻结,美国大豆订单重新落地……
当这场大国博弈的潮水猛然退去,谁在裸泳,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
此刻正有两道身影在风中瑟瑟发抖,显得格外滑稽,一个是印度,另一个,是荷兰。

先说印度,这场大戏里,它本想当个“聪明人”。
莫迪政府的小算盘,过去几年打得那叫一个响。它的战略,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左右逢源,火中取栗。
看着美国全力打压中国,印度觉得自己的“国运”来了。你不是制裁俄罗斯能源吗?好,我印度敞开了买俄油,转手高价卖给欧洲,当个快乐的“二道贩子”,赚得盆满钵满。

你不是要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搞“去风险”吗?妙,我印度立刻出台雄心勃勃的“半导体补贴计划”,摆好盛宴,就等着台积电、三星这些大厂把产能从中国转移到我这“世界办公室”来。
外交上,更是活跃得不行,积极参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把自己包装成印太地区不可或缺的“平衡力量”,仿佛中美博弈的最大赢家,非它莫属。
它甚至还想玩一把更高级的——“两头押注”,既从西方拿好处,又不彻底得罪东方。可问题是,玩这个游戏,你得有筹码啊。

中国手里有什么?是能卡住美国科技脖子的稀土,是独步全球的全产业链体系,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这些硬通货,让美国不得不忌惮,最终愿意回到谈判桌前,把加的税一点点拿掉。
印度有什么?要核心技术,没有能让人离不开的;要反制手段,没有能让美国肉疼的。结果,当中美握手言和,关税归零,印度愕然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成了美国加征关税列表上的“头号选手”——最高税率达到惊人的50%!
从梦想中的“渔翁得利”,一夜之间变成贸易战的“主力承受区”。这心理落差,估计能让新德里憋出内伤。路走歪了,以为能抄近道,结果一脚踏进了坑里。

再说荷兰,这位的表现,堪称“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的经典案例。
就在前不久,荷兰政府干了一件让全球商界瞠目结舌的事:它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名,强行接管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公司,罢免了中方CEO,还把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
它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呢?是因为美国爸爸发明了一个叫“穿透规则”的东西,意思是只要是中国公司控股超过50%,其在海外的子公司也要被视为中国公司,面临制裁风险。
滑稽的是,美国公布新规第二天,荷兰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挥舞着大棒,冲在了“反华”最前线。

这种主动表忠心的姿势,可以说是卑微到了尘土里。
结果呢?中美釜山协议一公布,美国亲手把“穿透规则”暂停了一年。中国自然也相应地暂停了反制措施。这等于大佬之间互相给了个面子,各退一步。
可荷兰呢?直接被晾在了原地,傻眼了。它之前那套激进行为,瞬间成了毫无意义的“自残”。安世半导体的中国部分已经宣布独立运营,欧洲各个汽车工厂纷纷何安世中国重新签订供货协议,用人民币付款,荷兰安世总部已经成了事实上的空壳。

之前亲手砸毁的商业信誉,现在想捡回来?晚了。据说,荷兰政府现在正火急火燎地组织代表团,想来华解释、谈判。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国际政治的饭,从来都是给有实力、有定力的人吃的,不是给投机者准备的。
印度和荷兰的这场“滑稽戏”,根源不在于它们国力弱,而在于它们在该保持战略清醒的时候,选择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在该坚持独立自主的时候,选择了毫无保留的依附。
它们错判了最关键的一点:中美博弈,是巨人之间的较量。巨人或许会因为打累了,暂时坐下来歇歇脚,谈和休战,但这绝不意味着它们旁边看热闹的、甚至趁机扔小石子的,就能占到便宜。恰恰相反,当巨人停手,第一个清理的,往往就是这些聒噪的“苍蝇”。

反观中国,为什么能在这场世纪博弈中,最终让对手回到谈判桌,并拿下对自己相对有利的休兵条件?
核心就是一句话:不惹事,也绝不怕事。 我们从不幻想美国会发善心,也从不把国家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态度上。你打你的关税战,我打我的反制组合拳;你搞你的科技封锁,我搞我的全产业链突破。
你有谈判的诚意,我敞开大门;你想继续打,我奉陪到底。正是这种“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战略定力和强大底气,才让中国有资格在这场硬仗中,赢得对手的尊重,换来暂时的和平。
所以,别光盯着中美握手的那个瞬间羡慕。更该问问自己,当风暴来临的时候,你的底气,你的定力,你的筹码,究竟在哪里?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