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孙美燕 黄蓉
自生命之初,母乳喂养为婴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全面营养和免疫保护,并成为婴儿与母亲之间最亲密的情感纽带。
每年8月的母乳喂养周,都在提醒着我们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的重要意义。今年的主题是“支持母乳喂养,呵护健康未来”,不仅聚焦于母乳喂养的价值,更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哺乳路上面临额外挑战的特殊妈妈群体。
早产儿妈妈如何在焦虑中启动泌乳?多胞胎妈妈怎样平衡喂养与自我?她们会如何面对重重困难?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每一滴母乳都是我给他的‘盾牌'”
“小乖出生时只有2斤多重,住了127天保温箱,每一滴母乳都是我给他的‘盾牌’。”每每回忆儿子早产的日子,吴尚来都会眼眶发红。
2020年,单超和吴尚来决定要宝宝,顺利怀孕,产检一路绿灯。怀孕第六个月时,医生发现她出现宫缩,这就意味着,孩子会提前降临。并没有足月的宝宝,能平安落地吗?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团队的保驾护航下,吴尚来在孕27周时顺产了一名男婴。仅仅一面之缘,小乖便被送进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夫妻俩的计划。单超说,每天的功课就是一过晚上12点,就打开医院公众号,查阅小乖当天的费用清单,“清单上会写,今天用了哪些药物、做了哪些检查,根据明细我们就能推断小乖这一天的情况。”护士长发来的小乖的视频、照片,俩人总是在无眠时,捧着手机反复观看。
生产前,他们就被科普过,早产儿肠道脆弱,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能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风险,这成了吴尚来坚持的动力。每隔3小时挤一次奶,即使孩子不在身边她也没有睡过一夜整觉;挤奶器容易造成堵奶,她都是自己手挤,即使疼到流泪,她依然坚持。
每天早上7点,单超都会将新鲜的母乳送到医院。“初期,他一顿只吃1毫升,一天就算吃七八顿,这个量也是非常非常小的。后面慢慢加量,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出院时小乖一天能喝800毫升的奶了,终于追赶上了,家里甚至专门买了冰柜存奶。”单超说。
因为早产,小乖肺发育不良,家里准备了血氧检测仪和制氧机,随时监测着血氧数据。有时,小乖吸吮乳头时会出现憋气,血氧数据下降很快,就要将乳头拔出来,缓一段时间再让小乖吸吮。反反复复很多次。
“看着他一点点长胖,我们所有的辛苦都值得。”吴尚来说,一直到小乖15个月时,她才断奶。
如今5岁的小乖体质健康,很少生病。吴尚来说,这和母乳有着密切的关系。夫妻俩现在正在备孕,准备要二胎。
下班回家,大宝小宝奔向自己来时最幸福
休完产假,32岁的杜女士回归职场,同事们都恭喜她升级做了宝妈,还是一下得俩的快乐。
她和同事吐槽道:“喂奶的时候最快乐!”
去年2月,杜女士在比较极限的情况下剖宫产下一对双胞胎。两个小伙子在保温箱里带过一阵子,回到家就开始了漫长的母乳喂养。
怀上双胞胎时,她就被告知“母乳喂养难度翻倍”,考虑到母乳能增加宝宝的抵抗力,她硬着头皮坚持母乳喂养。
“听到双胞胎的哭声同时响起时,我常觉得自己是台‘人形奶瓶’。”
多胞胎妈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产量”。杜女士是名合格的“装备党”,挤奶器、哺乳枕、哺乳内衣等工具一应俱全。网络教她“左右开弓”,然而现实并不允许。“我两边奶量并不平衡,一边多一边少,同时喂奶的话,一边容易呛到,一边容易不饱。我只能轮流喂,这个吸完,缓一会儿,另一个接着吸。时间长了,乳头还会皴裂。一天下来,感觉身体被掏干了。”
为了缓解疲惫,杜女士只能忍痛使用挤奶器。“随着宝宝的长大,奶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的奶根本不够了,我们甚至还出去借了些母乳。”杜女士说。
尤其是恢复工作之后,因为压力大,她的奶量不仅在减少,营养也在稀释,只能混合着配方奶一起喂养。“这俩孩子精着呢,喝惯了我的奶,奶粉根本喂不进去,每次都要连哄带骗,耍手段。”在喂满一年之后,杜女士狠狠心,让两个宝宝断奶了。
对于双胞胎妈妈来说,母乳喂养的辛苦是双倍的,幸福也是双倍的。“虽然两个宝宝是早产儿,在母乳的滋养下已经跟普通宝宝在一个水平线上了。眼下正是最好玩的时候,已经开始学走路了。每天下班回到家,大宝小宝向自己奔来的时候最幸福。”
从医院到社区,都在守护母乳喂养的每一程
在浙大妇院,住院期间母婴同室的纯母乳喂养率超过了80%。即使是新生儿科的宝宝,母乳或捐赠母乳喂养率也超过了80%。
“面对一些特殊妈妈,我们会提前介入,借助‘外力’托举。”护理部副主任、副主任护师李雅岑说,医院开出家庭式早产儿照护中心,在这里医护人员会手把手地教会新手爸妈如何进行早产儿喂养和护理。同时,通过互联网+居家护理,提供上门母乳喂养指导等服务。
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2025年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其中提到了规范母乳喂养咨询指导:“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母乳喂养咨询服务网络,指导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或营养门诊,增加母乳喂养咨询指导服务供给,提高服务可及性。”
在浙江,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早已开出,颇受欢迎。
彭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去年,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上城区彭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科开出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在咨询门诊中,主要问题集中在了动作指导、通乳妙招、疾病用药等。“我们还会对辖区内的孕产妇进行上门访视,对产妇进行细致的产后指导,并鼓励她们坚持排乳和按摩乳房。每次看到宝宝有力吸奶,生长曲线良好,我们也很自豪。”副主任沈玲说,他们还会定期将关于母乳喂养的义诊、科普讲座送进小区。
家人理解、医疗援助和社会包容是妈妈们坚持母乳喂养的重要动力。正如2025年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所说的,“支持”体系是守护母婴健康的核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