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全球目光齐聚中国天津。20多个国家领导人、10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罕见集结。与之对应,美国财政部再度挥刀,两家中国能源巨头遭遇精准制裁。大国博弈新一幕由此拉开。
8月31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天津召开。这场峰会,被公认为上合组织24年历史上的最大规模盛会。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2025年8月最新统计,当前上合成员国GDP总量占全球四分之一,人口接近全球一半,天然气储量高达40%以上,领土横跨欧亚大陆65%。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上合组织早已不是区域性“安全论坛”,而是全球经济与战略版图上一个无法忽视的超级平台。
各国领导人名单早已引发外界猜测。普京、莫迪、夏巴兹、佩泽希齐扬、洪玛奈等核心成员将悉数到场,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越南总理范明政、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等“非成员大咖”同样现身。东盟三国高层组团参会,背后透露出区域合作和利益联结的新趋势。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本月例行记者会上公开表态:上合组织向所有认同“上海精神”的国家敞开大门,欢迎更多伙伴加入。种种迹象表明,上合组织的“辐射效应”已超越成员国范畴,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从这张全球“大餐桌”上分到一块属于自己的蛋糕。
聚集在天津的,不只是各国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到访更是引发广泛关注。联合国秘书长首次亲临中国主办的上合峰会,这一动作被多家国际主流媒体解读为“全球多边格局加速重构”的信号。联合国资源的高度有限,古特雷斯的每一次出访都牵动全球神经。此次选择天津,显然是对上合组织影响力的认可,也是对中国多边外交的一次肯定。
在全球合作热度持续升温的同时,美国的动作同样不容小觑。8月21日,美国财政部宣布以“协助伊朗运输石油”为由,制裁13家企业和8艘油轮,其中两家中国大型能源企业赫然在列。制裁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引发全球金融、能源市场波动。彭博社和路透社联合分析显示,受制裁影响,涉及企业的国际结算和融资成本短期内上涨11.7%,亚洲原油现货市场报价波动幅度明显加大。
美国制裁并未动用传统关税或军事手段,而是通过金融、保险、航运等隐性渠道,切断对手的全球资源通道。对中国及上合成员来说,这种“精准卡点”的战术,实质上旨在增加合作风险、打击供应链稳定性。多名能源与国际关系观察人士指出,这种制裁本质上是对全球资源、贸易通道的争夺。美国希望通过提高交易成本,让多个合作项目陷入搁置或延期。
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公开指出美方制裁没有国际法依据,未获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属于赤裸裸的单边霸凌。商务部与银保监会同步启动应急机制,为受影响企业提供法律和金融支持。伊朗方面则通过驻华大使馆表态,强调中伊贸易完全合法合规,坚决反对美国“域外长臂管辖”。
实际上,制裁的影响已远超石油和能源本身。国际银行业、保险业、港口运营商、航运公司,甚至跨国电子结算平台都被迫重新评估与中国相关业务的风险敞口。这种“无形封锁”极大考验中国的产业链韧性和金融创新能力。
上合组织峰会的最大看点,不只在于“谁来了”,更在于“怎么做事”。中国作为东道主,针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提出四项具体合作议题:能源结算新机制、跨境物流标准化、数字经济规则框架、供应链稳定机制。每一项都剑指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难题,也是当前美西方对华遏制的焦点。
能源结算新机制,核心在于“去美元化”趋势。伊朗、俄罗斯、中国已经启动本币及多币种结算体系,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正积极测试相关替代方案。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8月月报,人民币在全球跨境支付中的份额已突破4.8%,创历史新高。美元绝对主导地位正在被多元化趋势逐步侵蚀。
跨境物流标准化,则是对“一带一路”深度绑定国家的直接利好。老挝、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在峰会期间与中方对接多项铁路、港口、工业园等项目。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与上合成员国间跨境物流总量同比增长16.3%。统一报关、智能配送等举措,使得贸易效率大幅提升,极大增强了区域产业链的韧性。
数字经济规则框架,则关乎数据主权与安全。面对美欧日益强化的数据壁垒,上合平台正探索“数据适度流通、主权优先保护”的新模式。2025年腾讯、阿里巴巴、印度塔塔等多家科技巨头已宣布将在上合国家共建区域数据中心,提升网络韧性与信息安全。
供应链稳定机制,直接回应美方多次“卡脖子断链”威胁。中国与成员国共同推进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多元供应体系,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本月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上合成员国间高附加值产业链合作项目增长2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
古特雷斯此次亲临天津,意义远超“外交礼节”。联合国秘书长的日程极为有限,每一次公开亮相都释放着国际政治的明确信号。2025年8月联合国秘书处发布的全球治理趋势分析报告,将上合组织列为“全球多边机制创新样本”,并首次提出“非西方主导多边平台”概念。古特雷斯选择在上合峰会期间到访中国,被外界广泛解读为联合国对新型全球治理模式的认可。
多边合作与单边制裁的碰撞,已在天津这张桌子上直面展开。谁能制定规则,谁能整合资源,谁就拥有未来。美方的“印太经济框架”,去年至今尚无重大项目落地;而上合组织仅2025年前8个月,新签高铁、港口、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已超130项,合作资金总额达到620亿美元,远超同类区域平台。
峰会期间,东盟三国的参会格外引人注目。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带来雅万高铁成功经验,越南总理范明政传递“合作优先”信号,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聚焦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三国政府近期公开表态,已启动与上合成员国的多领域对话伙伴申请流程。泰国、菲律宾也释放出强烈合作意向,区域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
美国制裁的阴影虽在,但多边合作的现实需求更为迫切。谁能提供稳定市场、升级港口、带动就业、守护粮食安全,谁才是真正的“吸引力中心”。上合组织的吸引力,正是“能办事”,而不是纸面承诺。国际市场的选择总是理性且现实。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带来雅万高铁成功经验
参考资料:上合“最大峰会”将在天津举行
2025-08-23 08:22·环球时报
应邀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名单公布
2025-08-22 11:26·央视新闻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