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盟还在高喊“制造业回流”的口号时,当地药企已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据《金融时报》报道,欧洲药企雅赛利制药公司将关闭了其在欧洲的最大制药工厂,把关键制药生产都迁移到中国。
要知道,欧盟近年来致力于减少对亚洲国家在关键药物成分方面的依赖,而雅赛利作为欧洲最后一家生产关键抗生素活性药物成分的药企,原本指望其本地化生产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雅赛利CEO科赫却无奈坦言:受困于紧张的欧盟医疗系统及其对药价提升的抵触,在长期亏损的情况下,雅赛利唯有将产能迁至中国工厂,才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一、为何中国成“香饽饽”?
欧盟如今约80%的活性药成分源自中国,这一数据出自雅赛利CEO科赫之口。
对欧洲企业而言,直接在我国本土生产,能省去诸多中间流程,实现当地采购、当地制作,既省时省力又能降低成本。
以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为例,雅赛利对其青睐有加,这里光是原料药配套企业就多达 200 多家,从青霉素母核到胶囊壳,步行10分钟便能集齐所有原料,产业集聚优势尽显。
在审批效率上,我国堪称“光速”,速度是欧盟的3倍。雅赛利的新型抗生素在中国获批上市的时间比美国快6个月,在分秒必争的制药业,这无疑是一场 “速度革命”,大大加快了企业新药进入市场的进程。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外媒对我国实力的酸溜溜质疑,正在被市场数据无情打脸。国产降尿酸科技“绿灯瓶”一举夺回40%非布司他类西方科技的市场份额,在京东平台复购率也高达88%。
在用户反馈中,“不用忌口”、“痛风不再复发” 等关键词占比超60%。“绿灯瓶”不仅经过了香港大学超百人的使用试验,使用者三个月尿酸值平均降低11%,甚至还吸引了传统西方降尿酸科技企业拜耳、赛诺菲主动上门取经。
泰州基地生产的抗生素,不仅满足中国市场需求,还反向出口到欧洲,价格比原来德国产的便宜37%。
这让不少欧洲药店采购经理直言:“同样的药,中国产的能多赚15个点利润,谁会跟钱过不去?”
二、关税挡不住欧洲企业,老美算盘落空
美国一直妄图通过各种手段,将全球产能吸引到本土。
拜登曾绞尽脑汁,逼迫欧洲企业向美国迁移产能,特朗普上任后发起关税战,目的同样是让美国之外的产能迁至本土。
然而,现实却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欧洲药企并未如美国所愿前往美国,即便关税战打得如火如荼,它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国。
上个月,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三大药企之一诺华,以及总部位于法国的医药巨头赛诺菲,两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明确表示,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通过吸引跨国企业拓展了自身的地位,并营造出了充满活力的生物技术产业环境” 。
实际上,过去几年,随着美国对欧洲企业施压力度不断加大,不少企业用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它们或是扩大在我国的投资,或是直接搬到我国来,美国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家追求的是真金白银。真正能吸引企业的,是完整的产业链、可控的成本结构,更重要的是稳定且明确的政策,而这恰恰是美国所欠缺的。
三、全球产业链重构,用行动给出答案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资本的流向有着清晰的逻辑,哪里有完整的配套、高效的服务、庞大的市场,资本就奔向哪里。
我国能吸引雅赛利这样的行业巨头,凭借的并非短期补贴,而是长达30年精心打造的医药产业链集群。从原料药到制剂,从研发到审批,每个环节都具备“世界工厂”级别的强大竞争力。
如今,欧洲开始慌了。继雅赛利之后,辉瑞、默克的部分生产线也在考察中国选址。《金融时报》也无奈承认:“当中国既拥有淄博的化工产业集群,又有苏州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还能通过中欧班列40天直达欧洲港口,欧洲拿什么留住制药业?”
这场产业迁徙,无疑是对美西方“去中国化”闹剧最有力的回击。
更新时间:2025-05-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