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中国禁令!美国买通两个国家,不到4个月运走中国4000吨稀土

中国下了禁令,美国当耳旁风。

短短四个月,美国找的两个内鬼,将中国4000吨稀土神不知鬼不觉的运出了中国境内,这条交易路线横跨中美墨泰四国。

信息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2025-05-20——海关有“内鬼”协助走私稀土?广西辟谣

然而,这可不是普通的商业贸易,而是一场针对中国战略稀土资源的暗度陈仓,其交易量高达美国过去三年进口量的35倍。

这么大的运输量,他们究竟是怎么运出去的,而我们中国又做出了哪些决断?

不守规矩,另辟“走私”暗道

这一切的根源,要从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严重依赖说起。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的逐步收紧,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稀土的渴望愈发急切。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套心照不宣的“中转站”策略应运而生。

泰国和墨西哥,这两个原本在2023年还未进入中国稀土出口前十的国家,在2024年却突然位居前三。

它们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贸易条件,甘愿当起了“中间人”的角色。

货物先以“合法”或“半合法”的途径从中国进入泰国和墨西哥,紧接着在当地重新包装,摇身一变成为“本地产品”,随后便通过海运或陆运大摇大摆的运往美国。

泰国的曼谷港与林查班港,监管相对宽松,物流网络发达,成为了理想的海上中转站。

到2025年上半年,泰国从中国进口的锑氧化物数量暴增了27倍。

而墨西哥则巧妙的利用美墨自贸协定中“抽检率低”的漏洞,让这些珍贵的稀土货物沿着陆地边境线,神不知鬼不觉的流入美国市场。

稀土成“续命金丹”,美国不惜冒险

为什么美国甘愿冒着巨大风险也要获取稀土呢?原因很简单,稀土对于美国而言,是无可替代的“续命金丹”,尤其是在军工领域。

每架F-35战斗机需要使用417公斤稀土材料,用于制造耐高温的合金机身以及航电系统中的永磁体。

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对稀土的需求量更是高达4吨,一旦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美军工企业的库存据说最多只能维持60天。

像洛克希德·马丁这样的军工巨头,甚至面临着生产线停摆的危机。

为了确保F-35雷达、精确制导武器等核心部件的生产不受影响,五角大楼不惜花费三倍的高价,也要通过走私等非法渠道获取稀土原料。

科技上,在半导体芯片中加入稀土,能使运算速度大幅提升40%,新能源汽车的高性能永磁电机,更是离不开中国的钕铁硼磁体。

美国急于通过非正常渠道维持英特尔芯片工厂和特斯拉电机产线的原料供应,无非是担心稀土短缺会动摇其在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种感觉,用“命悬一线”来形容毫不为过。

表面结盟,实则各怀鬼胎

美国一边高喊着要“摆脱对华依赖”,一边却在暗地里进行着大规模的稀土走私,这一幕实在是讽刺。

为了在表面上造出“自力更生”的假象,美国拉拢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组建了所谓的“印太稀土联盟”。

甚至,美国国防部还亲自下场,投资MPMaterials等本土企业,妄图重建稀土供应链。

然而,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连其盟友都充满疑虑。

这个联盟内部早已离心离德,日本表面上积极响应,背地里却悄悄增加了从中国进口永磁体的数量,印度更是拒绝与联盟共享其重稀土矿的样品数据。

就连澳大利亚,由于其稀土加工技术严重依赖中国,反过来要求美国提供上百亿美元的补贴。

这个所谓的“去中国化”联盟,实际上早已陷入“无矿可炼,有矿难加工”的困境,名存实亡。

黑金涌动,尽显贪婪丑态

这场非法交易给全球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代价,大量稀土流入地下市场,直接导致全球氧化锑的公开市场价格飙升300%。

结果,全球合法贸易商的损失超过20亿美元,而曾经作为“帮凶”的泰国和墨西哥,在中转站身份暴露后,其稀土相关领域的外国投资在2025年二季度骤降。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场走私活动背后还隐藏着一条内外勾结的黑色产业链。

广西一家金属化工企业的泰国子公司ThaiUnipetIndustries,半年内就违规向其美国关联公司Youngsun&Essen输送了3366吨锑产品,而后者过去一直是从中国母公司直接进货。

这几乎就是明目张胆的“左手倒右手”把戏。

2025年5月,南宁海关破获了一起特大案件,牵扯出17家中国企业以及它们在海外设立的空壳公司,一条从矿山开采、伪装转运到美国军工厂的完整黑色链条,彻底暴露。

这些走私者为了躲避监管,手段可谓五花八门,他们将稀土氧化物混入铁砂、瓷砖胶,甚至灌进饮料瓶和塑料模特模型中,还把锑锭用铅板包裹,以逃避X光扫描。

在海关申报时,更是将货物伪造成“化肥”“艺术品”等名目,申报货值仅为实际的五分之一。

仅2025年第一季度,青岛海关就截获了127批次此类虚假申报的货物,黑市的猖獗程度可见一斑。

中国反制

面对日益猖獗的稀土走私行为,中国迅速采取了全面而有力的反制措施。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5-05-09——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2025年5月,一场打击战略矿产走私的专项行动全面启动。

海关启用了更为先进的伽马射线扫描设备,对发往泰国、墨西哥航线的可疑货物实行100%开箱查验。

不过,单纯的围追堵截并非长久之计,中国将重点放在了法律和技术的双重升级上。

2025年7月生效的新《矿产资源法》,将稀土走私的最高刑期提升至10年,并处以非法所得5倍的罚金,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

同时,一套基于区块链的稀土产品溯源系统也投入使用,为每一公斤稀土原料打上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从开采、冶炼到出口,全程可追溯。

中国之所以有如此底气采取这些行动,源于其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拥有“资源加技术”的双重优势。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从单纯的“卖资源”向“卖技术”转变。

说到底,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并非特例,而是符合国际惯例。

无论是《瓦森纳协定》,还是美国自身的《出口管制改革法》,都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出口设有严格规定。

中国明确要求相关物资的出口必须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批准,这完全是按规矩办事。

美国试图通过走私绕过规则,看似走了捷径,实则暴露了其自身产业链的结构性缺陷。

这4000吨稀土,或许能解洛克希德·马丁的燃眉之急,却无法真正帮助美国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的稀土工业体系。

这场资源保卫战,与其说是中国在惩戒“内鬼”与“帮凶”,不如说是在促使全球供应链的参与者重新审视规则与秩序。

当一个国家试图用破坏规则的方式来弥补自身短板时,往往会发现自己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毕竟,只有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才是最可靠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财经   中国   稀土   美国   禁令   两个   国家   泰国   墨西哥   永磁   海关   货物   管制   中转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