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今日中元节,牢记“3吃3不做”,尊重老传统,平安顺遂

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也是中元节,中元节是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之一,有些地区是过的七月十四,中元节带有祭祖和感恩的双重意义,也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特殊的存在,是中国人对逝去父母以及亲人表达孝敬、思念的重要节日,这天是民间也是有很多重要的传统习俗和讲究的。不是迷信,今日中元节,牢记“3吃3不做”,尊重老传统,平安顺遂。

民间古人认为,祖先会在中元节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这天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敬祖祀先、“事死如事生”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也是图个吉祥和吉利的,下面一起来探个究竟吧。

牢记“3吃”:

一、吃鸡肉

中元节吃鸡肉的习俗主要源于其“大吉大利”的吉祥寓意,因“鸡”与“吉”谐音,民间认为食用鸡肉可驱邪纳福,祈求平安顺遂。此外,农历七月正值鸡群肥美之时,鸡肉鲜嫩滋补,符合秋季“贴秋膘”的养生需求。部分地区还将公鸡视为阳气象征,认为其能镇压阴晦之气,故以鸡肉祭祀或宴饮,既告慰祖先,又为家人祈福。

推荐菜谱:白切鸡

白切鸡是粤菜经典,讲究原汁原味,关键在选鸡与火候。建议选用1.5-2斤的三黄鸡或清远鸡,处理干净后剪去鸡爪关节,将鸡脚塞回腹腔定型。煮制时需“三起三落”:整鸡浸入沸水3次(每次20秒),再放入冰水收紧鸡皮,最后用90℃微沸水浸泡20分钟至全熟。蘸料推荐经典姜葱汁:姜蓉挤汁后与葱白末混合,淋热花生油激香,加盐、糖调味。斩件时沿关节下刀,保持肉骨分离,装盘后刷花生油增亮。

二、吃鸭肉

中元节吃鸭肉主要源于民间信仰与实用考量:一是传说鸭子能驮祭品渡“奈河”,助祖先魂灵归家;二是“鸭”谐音“压”,寓意镇邪祈福;三是农历七月鸭肉肥美,符合秋季滋补需求。这一习俗融合了祭祀文化、谐音吉祥与时令养生,尤其在广西等地盛行,柠檬鸭、白切鸭。

推荐菜谱:柠檬鸭

柠檬鸭是广西特色名菜,以酸爽开胃著称。主要做法包括:将鸭肉焯水后煎至金黄,加入酸柠檬、酸姜、酸荞头等配料爆炒,最后用米酒、生抽、蚝油等调味焖煮收汁。关键步骤在于煎鸭肉去腥增香,以及酸柠檬分两次加入保持风味层次。传统做法会使用腌制两年的土柠檬,搭配紫苏、假娄叶等广西特色香料。

三、吃黄米糕

中元节吃黄米糕的习俗源于其“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糕”与“高”谐音,象征对先人的敬重与对后代的祝福‌12。黄米作为传统祭祀供品,金黄如金,寓意“黄金满屋”,寄托丰收祈愿‌3。北方地区认为黄米黏性可“黏住”祖先魂灵,使其安心享用祭品,同时黄米糕耐储存,适合秋收时节食用‌。

推荐菜谱:家常黄米杂豆糕

黄米杂豆糕是一道传统粗粮点心,主要用黄米搭配红豆等杂粮制作而成。其做法通常包括:将黄米提前浸泡后蒸熟,红豆煮至软烂,两者混合后加入糖调味,分层铺入模具蒸制定型。部分做法会加入红枣或红糖增加风味,蒸好的糕体软糯香甜,兼具杂粮的营养与糕点的口感。

牢记“3不做”:不洗头、不妄言、不近水

不洗头(尤其清晨)
因“发”与“发财”谐音,清晨洗头被认为会“洗走财运”,影响一年积蓄。部分地区延伸为忌沾水活动(如游泳),避免“阴气侵体”受寒,对身体也不太好,所以这天咱们建议不要洗头,尤其是在早上和晚上时间洗头,头发不干容易一引发身体不适。

不妄言(忌说晦气话)
这天咱们要说一些正能量的话,少说一些不吉利的话,需谨言慎行,避免提及“鬼”“死”等不吉字眼,这也是不太好的。同时忌在祭祀时谈笑喧哗,体现对祖先的敬畏,保持安静和严肃,敬畏的心理,尊重老传统图个吉祥平安。

不近水(避河边、夜游)
民间认为农历七月十五“鬼门”大开,“鬼魂借水路返阴间”,靠近水域易招一些不好的事情;且农历七月水温骤变,易引发溺水意外,部分习俗扩展为忌深夜出门或偏僻处逗留。而且农历七月,此时正值汛期,水位高、水温寒凉,近水易引发溺水事故,古人通过禁忌传递安全警示,也是为了安全考虑。

以上就是关于中元节的简单介绍,并且附上了中元节的传统习俗和饮食习俗,今日中元节记得做给家人一起吃哦,尊重老传统,也是图个吉利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7

标签:美食   中元节   平安   迷信   传统   今日   黄米   鸭肉   祖先   谐音   农历   鸡肉   柠檬   习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