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大部分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也就是每天八个小时左右。但有一小部分人被称为“短睡眠者”,他们每天可能只需要4到6个小时就能完成整个睡眠过程。
所有动物都需要睡眠,可从科学角度来讲,睡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不过从我们的自身体会来看,睡眠最大的作用基本就是恢复。
说科学上没有明确答案,主要是指我们并不清楚它到底恢复了哪些东西。比如我们累的时候,可能会头昏脑胀,睡一觉之后,就会觉得神清气爽,心情也很好。
这显然体现了睡眠的恢复功能,但具体是在分子层面、大脑环路层面,还是系统层面恢复了什么,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不过关于睡眠功能的研究进展还是不少的。
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认为睡眠的作用是恢复,只是具体恢复哪些方面还不明确。比如青少年需要较长时间的睡眠,一方面是因为睡眠可能对他们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小孩正处于大脑和身体的发育阶段,而生长激素这种关键激素,主要是在睡眠阶段分泌的,而且需要高质量的睡眠来保证更多生长激素的分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良好的睡眠能促进生长发育。
另外,睡眠对记忆的形成也非常重要。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因为我们通常认为记忆是在白天学习时获得的。
但大脑有个特殊机制:新获得的记忆其实只是临时记忆,必须经过睡眠阶段才能转化为长久存储的稳固记忆。
所以,拥有良好的睡眠,能帮助我们把白天学到的知识转化为长久记忆,可见睡眠对记忆形成至关重要。
睡眠还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尤其是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睡眠。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连续几天睡眠不好,就容易感冒,或者出现牙疼等炎症反应,这其实就是免疫力下降的表现,说明睡眠不好会导致免疫力降低。
睡眠并非单一的过程,从最基本的划分来看,可分为慢波睡眠和快动眼睡眠。快动眼睡眠,顾名思义,这个时期的特征是眼球会有快速的扫视。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发现快动眼睡眠和做梦密切相关。不过经典定义的快动眼睡眠主要存在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中。
前面提到所有动物,无论高等还是低等,都有睡眠现象。对于鱼类、昆虫等较低等的动物,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快动眼睡眠定义。
但总体而言,这是一个不断改进的概念,现在倾向于将睡眠分为静息睡眠和更主动或更活跃的睡眠。
按这个标准划分,几乎所有动物的睡眠都可能包含两个阶段:一个是相对安静的阶段,另一个是相对活跃的阶段。
如果做个调查就会发现,不同人的睡眠时长呈一定分布。有的人每天睡4到6个小时,大部分人在七八个小时左右,还有些人需要九个小时,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就像身高有差异一样。睡眠时长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
关于短睡眠者,美国旧金山大学(UCSF)付颖慧教授的团队研究得比较深入,他们先后发现了四个短睡基因,只要携带这四种突变基因,人每天可能只需要4到6个小时的睡眠。
不过这里有个误区,很多科普文章说每个人都需要8个小时的睡眠,这是不对的。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长不同,这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想知道自己需要多少睡眠时间,有个简单的方法:如果第二天不用补觉,也能精神满满地工作一整天,那么这个最短的睡眠时间就是最适合自己的。
而且,所需的睡眠时间会随着年龄变化。比如儿童大多需要九个小时的睡眠,但现在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作业多,很难达到这个时长,这是不应该的,相关政策应该进行调整,以帮助他们获得足够的睡眠。
不同年龄阶段的睡眠需求和结构变化很大。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小学生的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成年人大多需要7到8个小时;老年人在我们的印象中,往往起得早、睡得少。
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不同发育阶段的睡眠时间有较大变化,快动眼睡眠和慢波睡眠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异。
比如幼儿和婴儿时期,快动眼睡眠占比非常大,这也让大家认为快动眼睡眠可能对大脑发育很重要,因为婴儿期的发育需求很大,可能需要更多快动眼睡眠。到了成年期,快动眼睡眠的比例稳定在20%左右,老年时会有所下降。
提到不同年龄阶段的睡眠变化,有个误区需要纠正:大家通常认为老年人起得早是因为睡眠需求低,但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睡眠需求其实和成年人差不多。
老年人可能因为作息习惯睡得早,所以起得也早;还有些老年人睡得晚、起得早,但白天会有很多补觉时间。总体来说,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下降了,但对睡眠的需求并没有显著减少。
关于不同发育阶段睡眠变化的原因,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我能想到的有两个因素:一是前面提到的,婴儿期发育变化大,快动眼睡眠占比高,可能是因为快动眼睡眠与发育本身有关联;二是老年人睡眠质量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生物节律紊乱。
生物节律几乎调控着我们身体的所有功能,睡眠作为重要的生理过程,也受到生物节律的紧密影响。但老年人的生物钟振幅下降,导致节律不太稳定,晚上就难以长时间睡眠。
另外,睡眠还受身体状态的影响,比如有高血压或慢性疼痛,肯定睡不好。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这也可能是导致他们睡眠质量下降、无法完整睡很长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
睡眠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而且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吸引了很多关注。在过去50多年里,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睡眠的一些本质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
比如,所有动物都需要睡眠,那睡眠最本质的功能到底是什么?虽然我们认为是恢复,但具体恢复哪些方面,在分子层面对细胞做了什么恢复,在网络层面、突触连接层面又恢复了什么,这些都还有待研究。
再者,现在睡眠领域已基本达成共识:睡眠主要由大脑调控。但大脑到底什么时候决定我们需要睡觉,什么时候决定我们清醒,目前还存在疑问。
我们都知道,清醒时间长了就会变困,可“变困”的本质是什么?目前有一些理论,但还没有本质性的答案。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梦。梦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但其产生机制和功能,大多还停留在假说阶段,没有得到验证。这主要是因为研究手段或研究框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