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或许表达受限,但笑容同样值得灿烂;他们可能沟通困难,但健康更需用心守护!7月20日“全国特奥日”来临之际,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专家带我们聚焦智力发展障碍儿童与成人的特殊口腔需求,让日常护理与专业诊疗有温度、有方法。
图/视觉中国
小牙初萌
守护不缺席!
宝贝的第一颗小白牙冒头啦!但对智力发展障碍的孩子来说,这趟口腔健康之旅中,自己清除“路障”的能力有限,可能完全不懂“刷牙是啥通关任务”?守护这颗“小萌芽”需要更多关注。
一、“特殊路障”是啥?
蛀牙和牙周病是两大“拦路虎”,特别喜欢搞“多牙蛀坏”“牙面藏污”“牙龈发炎”这些破坏活动。
牙刷像小刺猬?牙膏泡沫像火山喷发?看牙椅像怪兽椅?认知理解的迷雾和行为的抗拒墙,都可能让小勇士们紧闭小嘴,把刷牙和看牙变成一场“大冒险”。
二、“路障”是怎么形成的?
1、口水“润滑剂”不足或舌头“清扫机”失灵,口腔自洁能力就弱了;
2、肌肉张力“引擎”不稳或咀嚼“马达”异常,吃饭也费劲;
3、像孤独症、唐氏宝贝,牙齿的“外衣”(牙釉质)可能发育不全,细菌更容易安营扎寨,蛀牙发展像按了“快进键”。
当疼痛沉默时:
解码口腔“求救信号”
不仅是特殊儿童,智力发展障碍成年人的口腔“隐秘角落”也容易被忽略!
一、嘴巴里“牙事不断”
1、蛀牙排排站:牙齿烂到底根,甚至根尖都发炎了,可他们不说疼,全靠你从“吃饭卡壳、爱咬一边”中找线索;
2、牙龈天天“起火”:牙结石堆成山,牙龈红肿、出血不断,还有口臭“加持”;
3、残冠残根“定居”嘴里:烂牙没拔掉,隐痛+吃饭吃一半就停工,成了“嘴巴定时炸弹”;
4、牙掉了没人理:缺牙一拖再拖,就习惯用一边咀嚼→咬合歪了→脸型悄悄变了。
别小看这些“小牙事”,它们会悄悄搞坏营养吸收、消化系统,甚至影响情绪和心理!
二、不是“补一颗牙”就完事!
对特殊群体的治疗,要像做定制西装,随便看看补补是不够的!
标准“四步走”守护计划——
1、洗干净先:牙结石、牙菌斑,通通清走;
2、该补补该拔拔:小洞补、大烂拔,别让“坏牙”继续闹;
3、缺牙要修复:别用牙齿一边咬、咬歪脸;
4、治疗更要“讲策略”:边放动画片边操作,“镇静+麻醉”来帮忙。
牙疼“小妖精”爱伪装
居家口腔护理“实战”三招!
牙疼还是闹情绪?“三件套”识别法了解一下!
1、吃饭模式变了?突然不咬、不吃?可能蛀牙在“搞鬼”;
2、情绪不稳?白天烦躁、晚上翻滚?或许是牙隐痛作祟;
3、嘴巴异常?口臭、流口水、脸肿肿?小心牙龈发炎、牙根脓包!
黄金法宝:定期口腔检查,别等“满口火山爆发”才跑医院!
特殊人群最爱甜食、最怕刷牙——口腔易成“蛀牙大本营”!
1、少吃软糖、饼干、奶茶等“粘牙利器”;
2、饮料换成无糖的,用吸管喝,避开牙齿直接接触;
3、睡前一定要刷牙!吃完就睡=牙齿“开夜车被侵蚀”;
4、制定刷牙+吃饭时间表,刷牙变成“条件反射”才有效!
为特殊宝贝定制“口腔守护计划”:
1、专业指导“送上门”:专家与基层医护联动定期指导,耐心教家长和宝贝护牙;
2、“氟盾”防御:含氟牙膏、漱口水、涂氟……给牙齿穿上“防蛀铠甲”;
3、新牙“封沟”:“六龄齿(第一恒磨牙)”长出后,尽快窝沟封闭,堵住蛀虫“入侵通道”;
4、定期“扫雷”:3-6个月一次口腔检查,问题早抓早治。看牙时动画安抚、温柔引导,化解看牙恐惧!
照顾特别的TA,不能少了特别的“齿”爱!
不仅要吃得香、玩得乐,还要守护好每一颗“牙齿小战士”!
【指导专家】
林家成: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胡晓莉: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珠江新城门诊副主任、主任医师
文|记者 朱嘉乐通讯员 吴瑞雪 郝甍 王心怡 徐正阳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