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巴冲突谈克什米尔地区的历史渊源与冲突根源

5月7日,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发布声明称,印度向巴基斯坦本土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3处地点发射导弹,在印度袭击巴基斯坦后,巴基斯坦包括首都伊斯兰堡在内的所有主要城市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全国所有学校和教育机构将在当天停课。克什米尔地区为啥长期战乱不断,今天,我们以历史的视角来分析克什米尔地区的历史渊源与印巴冲突的根源。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泛指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蓬奇、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的广大地区,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00万,地处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与喀喇昆仑山脉在此交汇,自古为丝绸之路要冲,亦是多元文明的交汇之地。

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首次将克什米尔纳入到印度文明的版图当中。此后,贵霜帝国(1—3世纪)与笈多王朝(4—6世纪)相继统治此地,佛教与印度教文化也在此交融。公元630、631年,中国高僧玄奘在迦湿弥罗国(即克什米尔)住了两年,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克什米尔为“迦湿弥罗”,称其“林泉多美,人性淳质”。到了14世纪,夏哈米尔夺取了克什米尔的统治权,称苏丹沙姆斯·乌德·丁,他建立克什米尔苏丹国,开始大力推行伊斯兰教。1586年,莫卧儿皇帝阿克巴征服克什米尔,将其纳入帝国版图当中。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在此修建花园与清真寺,克什米尔成为了莫卧儿帝国的“夏都”,其文化与波斯、中亚深度联结。1819年,锡克帝国兰吉特·辛格攻占了克什米尔。锡克政权(1799-1839年)推行的重税政策,导致当地民众反抗不断,这也为后续英国的介入埋下了伏笔。1846年,英国通过《阿姆利则条约》以750万卢比的价格将克什米尔出售给查谟的统治者古拉卜·辛格,使其建立了“查谟-克什米尔土邦”。《阿姆利则条约》的签订无视了克什米尔居民的宗教与民族认同,该地区此时的居民穆斯林占绝大多数,但统治者却是印度教多格拉族。

1947年英国撤离印度时提出《蒙巴顿方案》,方案指出英属印度各省按宗教划归到印度或巴基斯坦,而565个土邦可自行选择加入任一国家或独立。但是克什米尔土邦王公哈里·辛格是印度教徒,而克什米尔境内约77%的人口为穆斯林,其归属便成了一桩悬案。同年10月,巴基斯坦支持普什图部落武装攻入克什米尔,哈里·辛格王公向印度求援并签署了《加入协议》,印度军队介入,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战争持续了一年,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初步划定,印度控制克什米尔谷地、查谟与拉达克,巴基斯坦控制北部(今阿扎德克什米尔)与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

1948年,联合国通过第47号决议,要求举行公民投票来决定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然而,印度以巴基斯坦未撤军为由拒绝执行决议,克什米尔问题从此国际化,成为印巴关系的“死结”。印度将克什米尔地区视为其世俗国家身份的象征(宪法第370条曾赋予该地特殊自治权),巴基斯坦则将该地区以“穆斯林家园”自居,主张克什米尔“自决权”。双方均将控制克什米尔地区视为国家安全核心利益—印度可扼守中亚咽喉,巴基斯坦则获得对印度河上游水源的战略屏障。

1965年,巴基斯坦认为印度在克什米尔的统治不得人心,试图通过渗透和支持当地穆斯林武装引发起义。8月,巴基斯坦发动“直布罗陀行动”,巴方武装人员潜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但行动失败,印度军队随即越过停火线反击,并占领巴控地区旁遮普。第二次印巴战争最终以双方在苏联斡旋下签署《塔什干宣言》结束。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打响,印度取得战略优势,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独立,1972年双方签订《西姆拉协定》谈判解决克什米尔问题。1989年起,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印武装运动,巴基斯坦被指支持了“自由克什米尔”武装组织。印度指责巴基斯坦实施“代理人战争”,巴方则谴责印度镇压侵犯人权。2019年,印度废除宪法第370条,取消克什米尔自治地位,进一步激化该地区的矛盾。

对于该地区冲突的根源探析,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殖民遗产的毒果。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制造了宗教与土邦归属的矛盾,多格拉王公的印度教身份与穆斯林人口的对立,使克什米尔成为“未完成的分治”象征。二是民族主义与身份政治的冲突,印度以“领土完整”为由拒绝公投,巴基斯坦则以“宗教共同体”自居,双方均想将克什米尔问题意识形态化,这从根本上挤压了当地民众的多元认同空间。三是地缘战略与水权争夺。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印度河上游,巴基斯坦60%-70%的农业依赖印度河的水源来灌溉生产。而印度在印控区内修建水坝、拦截水源的行为被视作是“水武器”,双方都将此地区视为必争之地,加剧了资源争夺的矛盾。四是大国博弈的棋局。冷战期间,美国为制衡亲苏的印度支持巴基斯坦,从而介入克什米尔事务,21世纪后,中国通过中巴经济走廊介入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印度则是为了强化与美日之间的同盟关系,克什米尔地区彻底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浓缩了南亚次大陆的千年文明碰撞、殖民统治的伤痕与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印巴之间的数次战争与无数局部冲突证明,军事手段最终还是无法消弭分歧。若双方无法超越“零和博弈”的思维,承认克什米尔民众的自决权利,这片“人间天堂”恐将继续背负“亚洲火药桶”的宿命。

#巴方称本可以击落十架以上印度战机##巴基斯坦军方:印军遭受重大损失##巴基斯坦总理透露空战细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0

标签:历史   克什米尔   冲突   根源   地区   历史渊源   巴基斯坦   印度   穆斯林   土邦   印度教   吉尔   帝国   英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