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国商务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中方明确表示,若美方不撤销对华的不合理关税,大豆采购不会重启。
这已经不是喊话,而是实打实的行动,从5月起,中国连续4个月未从美国采购任何大豆,面对不断扩张的贸易摩擦,中方选择以“停购”应对,手法虽冷静,姿态却坚定。
此举背后,不只是对关税政策的回应,更是一次精准打击美国农业核心利益的策略部署。
在中美关系的这局棋里,大豆早已不是普通商品,其特殊地位,不仅体现在它的贸易体量,更在于它直接牵动着美国农业州的经济命脉。
中国对美大豆采购的暂停,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围绕关税问题作出的明确回应,中方的态度从未模糊,取消不合理关税,是恢复正常贸易的前提。
2025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再度陷入僵局,美方一边维持对华加征的高额关税,一边提出希望中方继续扩大采购农产品。
两者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中国方面在5月下旬开始暂停采购美豆,原因无需多言,这是一次带有方向性的政策信号,不解决问题,就不会有订单。
这4个月的沉默采购期,并非空白期,中国加快了其他供应渠道的布局,尤其是在南美市场上加紧布局。
南美国家的收获季与中国采购节奏高度重合,运输链条虽然更长,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足以替代美方的供应。
中国的采购系统已经不再依赖单一来源,采购策略也更加灵活,对美豆的“冷处理”背后,正是这种调整的结果。
而对美国来说,中国的“停单”意味着一个直接问题:谁来接盘?
大豆产区的收成年年有,但出口渠道不是说换就能换,被中国市场“骤停”的美豆,现在只能依靠政府补贴和有限的第三方市场维持价格。
可在全球农产品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这些渠道显然难以完全填补中国留下的空缺。
对华大豆出口的骤减,直接波及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州,这些地区的农民原以为国际贸易带来的是稳定增长,却没想到卷入了一场持续多年的政策博弈。
2025年夏季,情况开始明显恶化,农场主们抱怨销售渠道不畅,生产成本上升,政府的援助承诺却迟迟未能落实。
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讲话提及中国,要求其“大幅增加农产品采购”,但这一呼吁并未改变局面。
中国方面并未回应,而是继续保持采购暂停的状态,这种“无声”的对抗,反而加剧了农业州内部的不满情绪。
9月17日,美方透露将重新审视农业补贴政策,希望通过加大财政支持缓解农民的压力,但这项措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白宫内部对如何处理对华贸易政策也存在分歧,部分官员认为继续维持高关税是捍卫国家利益的表现,但农业利益集团则认为,贸易政策已经开始反噬本国经济。
与此同时,农业组织开始发声,要求政府重新评估当前的对华政策。
他们指出,关税政策已使美国农民丧失了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而补贴只是短期缓解,无法替代稳定的国际需求。
这些声音虽然还未形成足够的政治压力促使政策转向,但这种基层的不满,正在逐步传导至政府决策层。
特别是在选举临近之际,农业州的民意变化可能成为影响未来政府立场的重要变量。
中国在暂停采购美豆后,并没有陷入供应短缺,相反,进口来源更加多样,风险分散能力也随之增强。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多个南美国家签署了新的农产品采购协议,确保大豆等关键原料的持续供应,这不仅是应对美方压力的手段,也是中国推动进口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当然,多元化带来的不是零成本,比如从阿根廷采购虽然量足,但运输成本和周期远高于美国。
然而中国愿意为战略自主支付这部分“溢价”,在当前全球供应链动荡、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确保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更高层级的问题。
正因如此,中国并未急于恢复从美国的采购,不仅如此,商务部的表态也很清楚,取消关税是前提,不是附加条件。
换句话说,中方不会在没有实质让步的情况下主动重开大门,与此同时,中国对内的产业链也在悄然调整。
一方面,鼓励国内种植结构优化和产能提升,减少对外依赖;另一方面,加速推进国内压榨产业与替代品开发,以增强自主供给能力。
这些动作表明,中国正在为长期博弈做准备,而不是等着美方“回心转意”。
这场大豆之争,只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冰山一角,关税问题背后,是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
从科技、金融到产业链安全,双方的摩擦已不是单一品类的争执可以解决的,大豆只是这次博弈中被选中的“试验田”。
美方现在处于两难境地,若让步取消关税,可能会被视为对中国妥协,不利于国内政治博弈;但若继续强硬,农业州的不满将持续发酵,政治风险也将同步上升。
这使得美国政府在政策选择上难以找到平衡点,不进不退,反而陷入被动局面。
从中方来看,坚持原则不代表拒绝对话,中国并未关闭谈判大门,但想要谈,必须要有实质性的诚意。
回到大豆贸易本身,这场停购并不意味着永久断供,而是一次策略性的暂停,它既是对过去政策的回应,也是对未来谈判位置的重新设定。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亮剑”之后,中美之间是否能借此重建某种稳定的贸易节奏。
若双方都意识到长期对抗的代价,或许才会在某个节点重新坐回谈判桌,但前提是,互信能否重建,政策能否调整,而不是一味地在摩擦中拉锯。
从一粒大豆开始,中国用四个月的“停购”打出了一记沉稳却有力的反击,这不是鲁莽之举,而是一次深思熟虑的政策选择。
它直击美方痛点,也让中美贸易关系的现实格局更加清晰,大豆只是表象,背后是两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新定位。
参考资料
商务部回应中美大豆贸易:美方应取消相关不合理关税为扩大双边贸易创造条件 2025-09-25 17:55·新华网
更新时间:2025-09-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