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观宁夏|葡惊天下32:宁夏葡萄酒为什么不能是甜的?

《东麓葡香》

威记

金戈铁马随风逝,碧波延绵映独孤。

不见贺兰封侯在,却闻葡香飘万里。

银川又快要到葡萄采摘榨酒的季节了,在国道边的小路上,可以看到已经有酒庄开始零星晾晒榨过汁的葡萄籽和皮了,而空气中似乎也开始氤氲着淡淡的葡萄酒香味。这也让威记想起来小时候喝葡萄酒的情形。

小时候威记一直以为葡萄酒是甜的。因为每次广东有亲戚回来,都会带回来几瓶酒,称是“洋酒”,正式名字叫葡萄酒。拿起瓶子,看到标签上都有一串葡萄。并且在吃饭的时候,老爸会给我们姐弟几个大方地倒上一杯。虽然奇怪不都说小孩子不能喝酒吗?可是手还是很诚实地端起酒杯美美地喝起来。那种香甜的味道至今都还记得。

尤其是记得它的颜色,和黄色的“香槟酒”(其实就是汽水)比较,那种绛红色让人印象深刻。要是拿起杯子,对着太阳看,那种如同红宝石的晶亮非常漂亮。

等长大了再喝葡萄酒,才知道,原来葡萄酒还有甜的和“干红”的区别。在本地喝葡萄酒还有一种习惯,那就是非要配上一瓶雪碧,根据自己的甜度习惯,先往杯子里倒上一些“干红”,然后掺上一些雪碧,口感和小时候喝的味道一模一样,还因为多了一些气体,风味显得更独特!

等见识到真正的法国葡萄酒,才知道,原来“干红”中添加雪碧,只是一种女士或者“小孩子”才喝的方法。

不过,就算葡萄酒再贵,风味再独特,都是觉得加了雪碧的葡萄酒才是最好喝的。威记直到如今都还喝不惯又酸又涩的“干红”,不明白好喝在什么地方。相信这也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看法吧:“葡萄酒应该是甜的才对。”

1、国人想象中的葡萄美酒应该是甘甜可口、香醇扑鼻的高档饮品。为什么要刻意模仿西方,把葡萄做成酸苦涩难以下咽的口感呢?

2、干红干白去(转化)了糖分就没葡萄汁味了,变得又苦又涩。 干红干白不适合中国人口味。 中国人还是喜欢有甜味的保健酒,便宜一点,必将成餐桌必备。

3、市面上只有卖不掉的葡萄酒,没有卖不掉的葡萄。为啥?因为葡萄酒涩,葡萄甜。

4、国外的葡萄酒就如同国内的白酒,这是个文化沉淀和积累的底蕴问题。老外不喜欢喝白酒,国人不喜欢喝葡萄酒,正常,其实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5、宁夏凡是参赛的葡萄酒都能获奖,其实是在培养中国人的葡萄酒标准,让中国人以为法国的标准就是正确的标准。

6、宁夏的葡萄酒既然在国外屡获大奖,证明市场认可度在国外,应该多卖国外市场,为啥反其道而行之,死磕国内市场呢?

7、八十年代的小香槟酒,物美价廉,甩现在的葡萄酒几条街远。好好琢磨琢磨国人的口味,国内消费这块蛋糕,比西方的蛋糕大多了。

8、国人喝酒,要么白酒,要么啤酒,而对于喝葡萄酒,没有那个文化和情感寄托,只能是小众消费品,不可能普及!

9、国外拿奖就去外销啊。国外拿了奖,外国人还不买!这个逻辑不对。等把国外市场做开了,再转国内肯定有市场,高端红酒这块国内只看这酒在国外有没有知名度。酒这东西,国内喝白黄酒,国外喝红酒。做生意要选对市场。

......

所以,忽然也能理解,为什么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虽然获奖无数,怎么地深得老外青睐,可是在国内却打不开市场的缘故了。只有打开国际市场,才能反过来影响国内市场,这就如同洋酒一样。

同样的,想直接打开国内市场,不如多开发甜度的葡萄酒?就像威记,重来没有想过甜葡萄酒不能喝的问题,而对于“干红”,想到酸涩味道就没什么想喝的欲望了!

简单来说,宁夏葡萄酒为什么不能是甜的?何必追着老外的葡萄酒标准不放?

宁夏葡萄酒的甜味革新,或许正是打开国内市场的一把钥匙。当贺兰山东麓的酿酒师们站在发酵罐前,是否想过将葡萄的甜蜜本味更多地保留下来?那些挂在枝头饱满多汁的赤霞珠,原本就带着阳光馈赠的糖分,何必非要像削足适履般追求极致的单宁结构。

冰镇的甜型起泡酒碰杯,琥珀色的酒液在霓虹灯下泛着蜜糖般的光泽。这种加入了枸杞和红枣的本土改良款,比传统干型酒销量高出三倍不止,哪有掉价的感觉?就如同南方的龟苓膏和雷公根凉茶,既然消费者怕苦,何不在龟苓膏里淋一勺蜂蜜?

其实甜味基因早就刻在中国人的饮食记忆里。从《楚辞》里"奠桂酒兮椒浆"的蜜酿,到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甜浆,古人饮的从来都是甜型酒。山西老陈醋的酿造工艺启示我们:真正的传统智慧在于平衡——酸得尖锐就兑些糖霜,涩得皱眉便添点甘草。

宁夏葡萄酒完全可以走出一条"中体西用"的新路,用西法的酿造工艺,保留东方的味觉审美。又有何不可?

那些固执认为"甜即廉价"的品酒师或者可以感受一下,在西北干燥的季风里,人们渴望的是沙瓤西瓜般的清甜,还是波尔多酒窖的阴郁酸涩?或许,那带甜的葡萄酒,才是贺兰山东麓阳光的味道吧?

国际大奖的评委席从不是市场风向标。就像法棍面包在巴黎是日常,到了宁夏,还不如一只油香抢手。当宁夏的酿酒师们停止对勃艮第的仰望,开始倾听本地食客配羊肉搓面时的需求,或许会发现:用马瑟兰葡萄酿的半甜桃红,比任何获奖的葡萄酒都更能征服国人的味蕾。

毕竟真正的好酒标准,应该由喝酒的人来定。

清朝大美食家,古代第二吃货袁枚讲过:“适口者珍!”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美食   宁夏   葡萄酒   雪碧   葡萄   国人   国外   市场   国内市场   标准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