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自己松口了。近期以来他不断强调要对中国“加码”,结果才不到一周,他自己先打了退堂鼓。要知道,这场100%关税风波,其实是特朗普自己掀起来的。近日,他宣布自11月1日起,将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额外100%的关税。理由很简单:“要让中国付出代价。”听起来狠,但经济学家们几乎是一边倒地摇头。美国零售商协会甚至直接警告:这会让所有美国家庭每年多花上千美元。
于是,才过去不到半个月,特朗普就开始打圆场。当地时间10月17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会在两周内与中方举行会谈,同时强调100%关税不可持续。”熟悉特朗普的人都知道,这种口风反转,往往意味着他开始意识到问题不小。事实上,美国内部早就乱成一团。白宫、财政部、商务部、农业部,几乎每天都在忙着“补锅”。
美财长贝森特最近的日程安排更是密密麻麻,不仅频繁接受采访,还不断释放“中美沟通顺畅”的信号。就在特朗普说完那句话的几个小时后,CNBC就放出消息:贝森特将在当地时间17日与中方高层通话,讨论贸易问题。措辞虽然谨慎,但意思已经很明显美方想找个台阶下。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次“降温”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经济受不了,另一个是政治压力。100%关税一出,美国股市直接连跌三天,零售股和制造业股惨不忍睹。通胀指标又有抬头迹象,拜登时期的那点降息空间全被吃掉。关键是,明年特朗普还要中期选举,通胀、就业、经济信心,哪一样出问题都可能成为他的软肋。现在再继续硬扛贸易战,只会自伤。
第二个原因是中方的强硬。自从中国出台新的出口管制清单后,美国在关键材料和设备上已经感受到压力。尤其是稀土、石墨和高性能合金,美国企业的库存都在快速消耗。贝森特自己都承认:“中国的卡位非常精准,美国必须考虑现实。”所以白宫这次一边喊制裁,一边派人打电话,其实就是为了稳定供应链。
至于这次贝森特打电话,更多像是一种“探温”,看看中方态度是不是仍然开放。如果中方愿意释放一点信号,美方就能把这当作外交突破来宣传,说自己“稳住了中国”。美国内部对此也有不同声音,财政部认为,应该先缓和关系,稳住供应链。
而国安顾问团队则觉得,对中国示弱会削弱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结果就是一边说要谈,一边还在搞芯片限制、拉盟友施压。美国这种自相矛盾的外交方式,反而让中方更淡定。中国并不急于通过会晤来换取什么,因为清楚地知道,美国现在的焦虑,是自身结构性问题的结果。
再说回特朗普本人,他说“100%关税不可持续”,其实并非良心发现,而是被市场教训了。美国国内企业连连上书,指出关税让他们无法承受。农产品出口下降、制造业成本飙升、消费者价格上涨,几乎所有问题都指向一个核心:政策错误。可特朗普的思维还是那套“交易逻辑”:先说狠话、制造恐慌,再以退为进换条件。他习惯了做生意那一套,但国际关系不是房地产,讲究的是信任和稳定,而不是谁嘴更硬。
分析来看,未来两周,如果贝森特真能与中方通话顺利,也许能为元首会晤铺一点路。但要想让中国真正点头,还得看美方有没有实质性让步。比如撤销部分关税、停止科技封锁,或者至少释放善意信号。否则,即使特朗普真在韩国见了中国领导人,也只是形式上的“握手”,谈不出任何结果。
从目前的情况看,中美关系的走向,取决于美国能不能正视现实。特朗普说100%关税不可持续,这话虽然来得晚,但至少说明他终于看清楚一点:脱钩是死路一条。中美经济太深度绑定,谁也切不干净。问题是,他能不能把这份认知转化为政策,而不是一次口头表演。
总的来说,从“不可持续”到“主动通话”,这急转直下的变化,已经说明了一切。美国再想用老办法压中国,已经行不通了。现实逼着他们回到谈判桌上。未来的中美关系,依然复杂,但中方态度很明确,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