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打压越逆反?
芯片打压到至今,美国终是不得不承认,美国芯片封锁反倒成了中国助力。
“这些禁令迫使中国在芯片制造和其他各领域全速发展。”2025年5月,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接受CNN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评价美国对华技术封锁的效果。
他的观点正在被事实验证。曾几何时,美国一轮又一轮的制裁似乎要把中国高科技产业逼入绝境。
然而几年后,中国不仅没有在芯片领域退缩,反而在成熟制程领域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43%,出口额突破万亿元大关。
实际从2018年开始,便是美国对华计谋失算的开始。彼时的中国在全球买进60%的芯片,但自给率仅为16%,本以为能掐住中国芯片产业的“命门”,结果却成了“神助攻”。
华为在遭遇断供后全力投入芯片自研,麒麟系列处理器性能不断提升。中芯国际在无法获取EUV光刻机的情况下,依靠现有设备成功研发出等效7nm工艺。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28.9%,2025年上半年这一增速进一步加快。更令人惊讶的是,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额再创新高,到2024年上半年,中国芯片日均产量高达11.5亿颗,半年总产量2071亿颗,同比增长28.9%。
而中国芯片产业为何如此“能打”?秘诀在于将“卡脖子”的压力转化为了“练筋骨”的动力。
政策、企业、市场三股绳拧成一股劲。国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拼命搞研发,从半导体材料到设备再到设计,全链条突破。
紧跟芯片设备自给率从2022年的10.7%猛增至2025年的约35%,实现了三分之一的芯片设备国产替代。
在AI芯片这一关键领域,进展更为显著。摩根士丹利报告预测,中国AI芯片自给率将从2024年的34%飙升至2027年的82%。
而日媒则预计这一进程更快,到2025年中国AI芯片自给率就将超过40%,2030年达到70%。
毕竟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量产稳定,7纳米也在路上,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产品已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出口的“压舱石”。
而另外的华为更通过由数千块自主研发的AI芯片昇腾910组成的“超级集群”,展示了参数超过1万亿的AI模型训练系统,直接向英伟达发起挑战。
不夸张地说,随着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全球市场格局也在悄然生变。
2025年1-6月,中国芯片出口数量达到1677.7亿颗,出口金额6502.6亿元,同比增幅均超过20%。
显然这一数据表明,中国芯片正成批量、成规模地出海,与韩国、美国、日本等老牌芯片强国“抢饭碗”。而从出口市场看,中国香港占据了42.3%的份额,成为最大的中转站。
紧随其后的韩国、中国台湾、越南、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包圆了中国芯片超80%的出口占比。
甚至传统的芯片强国日本和美国,也不得不从中国市场采购芯片,尽管它们的市场占比分别只有1.7%和1.4%。
可以说美国的封锁政策反而推动了全球芯片供应链的重构。
也是因为倒逼中国的快速在增长,使得各国纷纷意识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欧盟砸430亿欧元搞芯片法案,日本拉八家企业组“芯片联盟”,连越南都开始建封装厂。
至于谁家芯片强,实力强,从以前大家围着美国技术转,到现在纷纷往中国市场跑,终是不言而喻了,毕竟中国有市场、有产能、有政策,谁不心动?
只得说,中美芯片竞争走到今天的结局,出乎所有人意料。
中国的案例表明,人工智能霸权战争的成功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传统观念认为,获得高规格半导体芯片就意味着市场主导地位,如今竞争的关键变量已不再是“生态系统的力量”。而是将略显不足的硬件与软件和系统有效地编织在一起,从而创造价值。
中国通过建设由自主研发的AI芯片驱动的数据中心,以及推出搭载国产图形处理器,到2030年,中国核心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将增长至1万亿元人民币。
而不管如何看,如今全球芯片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五年前,美国试图通过芯片封锁让中国在科技桌上低头;五年后,中国芯片日均产量超11亿颗,自给率大幅提升,出口额激增。
参考资料:
比爾·蓋茨:美對華技術封鎖反而助力中國科技發展——中國新聞網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