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就是补命,2味小药煮着喝,中补脾阳,上补心阳,下补肾阳

大家好,我是中医柳兴印。人体分为上下下三焦,上焦居住着心、中焦居住着脾、下焦居住着肾,而阳气充足与否与三脏密切相关。

先看脾阳,脾阳只有充足了,脾功能才能正常发挥运作,一旦脾阳亏损,吃下去的饮食物难以腐熟运化,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同时,脾阳不足,还会导致湿气过重,从而引发肢体困重、乏力、水肿。而“阴盛则阳病”,所以脾阳不足还常伴有寒湿内生,不敢吃凉的,一吃凉的胃就不舒服。这类人可以参考一个小方,干姜搭配黄芪,干姜辛热之性可以温脾阳,驱散脾胃寒湿,恢复脾阳的温煦功能,改善消化不良和湿气重的问题。而黄芪能健脾益气,两药同用,能增强温阳的力度,使脾阳得以恢复,让脾胃运化有权。

再看心阳,心阳是推动血液运行、温煦全身的动力源泉。一旦心阳不足了,血液运行无力,就会出现心悸、胸闷、心痛等症。心主神志,当心阳不振,还会导致神失所养,出现精神萎靡、失眠多梦。心阳亏损比较严重的人群,还会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冰凉。想要补回心阳,可以参考桂枝搭配甘草。桂枝辛温走窜,能补心阳,通血脉。甘草与桂枝配伍,调和药性,补而不滞。

最后看肾阳,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有温煦全身脏腑、促进生殖发育、推动水液代谢的功能。当肾阳不足了,温煦失职,就会出现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生殖功能减退,就会出现时间短、站不起来、不孕;肾阳不足,水液代谢失常,就会出现尿多、下肢水肿。这类人可以参考巴戟天搭配锁阳,这两药能起到温养肾阳、补益精血的作用。

中医注重辨证论治,在运用温阳药物时,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辨证加减用药。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说到这里了,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养生   温煦   桂枝   干姜   功能   阳气   黄芪   湿气   脾胃   甘草   水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