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老师您好,我家孩子今年14岁,最近他越来越叛逆了。三天两头说校服丑、不愿意穿,爸爸给他理发,他不满意,对着镜子赌气说发型这么丑、不去上学了。作业也不好好写,对着答案就抄,上课偷偷干别的事,成绩也一再下滑。脾气特别大,在家里怼天怼地,说他点啥,他都会顶嘴,一点都说不得。我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了,希望老师能给点建议。
答:家长您好,我非常理解您此刻的焦虑和无助。看着曾经或许乖巧的孩子变得如此针锋相对,那种深深的挫败感和担忧足以让任何一位父母感到心力交瘁。其实这并非孩子变“坏”了,而是他正在经历一个至关重要的心理发展阶段——青春期。
首先,我想请您稍微松一口气,因为“叛逆”是成长的号角,是孩子构建自我的必经之路。 他所有的反常行为,底层逻辑都是在探索一个问题:“我是谁?我能自己做主吗?”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方式就需要从“管教”转向“引导”。
下面,我将结合您的具体困惑,提供一些分步骤的思考和建议。
当孩子说校服丑、发型丑时,他真正在表达的是:“我开始在意我的个人形象,我希望拥有对自己外表的掌控权,并渴望通过外在获得同伴的认同。” 这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
当孩子抄作业、上课走神时,他可能在传递这些信号:“学习让我感到挫败,我可能跟不上,或者觉得学习无趣、无意义,我在用这种方式逃避压力。”
当他在家“怼天怼地”时,他其实是在笨拙地练习:“我的想法和你们不一样,我要让你们听到我的声音,我要证明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您的核心任务不是压下这些声音,而是解读这些声音背后的需求。下一次当他抱怨时,试着先放下说教,用共情去回应:“嗯,这款校服的设计确实比较传统,妈妈理解你希望穿得更个性一点。” 或者:“这个发型没达到你的预期,让你觉得很沮丧,是吗?” 当孩子的情绪被看见、被接住时,他反抗的盔甲才会卸下一半。

青春期的孩子,对命令极度敏感和反感。我们需要将沟通的语气从俯视的“你必须要……”转变为平视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1、用“我”信息代替“你”信息:
不要说:“你总是顶嘴!”“你作业怎么又抄答案!”
试着说:“当我看到你抄答案时,我感到很担心,因为我怕你没能真正理解知识,考试时会更困难。” “你刚才那样说话,妈妈心里会觉得有点难过。”这样表达,是把你的感受和责任交还给自己,而不是一味指责他,能有效减少他的防御心理。
2、给予有限的选择权:
关于发型:爸爸可以拿出几款适合学生、又比较时尚的发型图片,让他自己选择一款。这既满足了他的参与感,又保证了结果的合理性。
关于生活学习:“你是想先完成数学作业,还是先背英语单词?”“周末我们是去爬山还是去看场电影?” 通过提供选择,让他感受到自主权,而非被操控。
3、学会闭嘴和倾听:
每天设定一段“不评判时间”,比如10分钟,只听他聊聊学校的事、他的朋友、他喜欢的音乐或游戏。期间,不打断、不批评、不给建议,只是简单地回应“哦,是这样啊”、“然后呢?”。这个动作的目的,是重建你们之间断裂的信任通道。

共情和尊重不代表无原则的放纵。青春期是建立规则感的最后关键期。
1、区分大事与小事:
小事放手:如穿什么内衣、房间如何布置、零花钱怎么花(在预算内),可以给予最大限度的自由。
大事坚定:如人身安全、道德品质、学业底线(如抄作业、逃学)是绝不能触碰的红线。对于这些原则问题,需要提前和孩子共同商定规则及违反的后果。
2、关于学习的应对策略:
抄作业和上课走神,根源往往是学习上的挫败感。
停止空洞的说教:别再重复“你要好好学习”这类无效指令。
寻找根源,提供支持:心平气和地和他谈一次:“孩子,我发现你最近做作业有点吃力,是哪些科目觉得特别难吗?我们需要不要一起找个方法,比如请教老师,或者找个哥哥姐姐帮你梳理一下?” 将你们置于“共同解决问题”的阵营,而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对立面。
挖掘内在动力:和他聊聊未来的梦想(哪怕很不切实际),将学习与他的兴趣点建立连接,让他看到学习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而非为父母完成的任务。

最后,请记住: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手握一只受惊的刺猬。你越想紧紧抓住,他越会竖起尖刺,让你我都受伤。不如我们摊开手掌,为他创造一个安全、温暖、有边界的环境,耐心等待他愿意自己舒展身体。
这个过程可能会反复、会漫长,请给自己和孩子多一些时间和耐心。您今天的思考和寻求帮助,正是改变的最好开始。这场成长的暴风雨,终将过去,而您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在智慧的引导下,迎来更深厚的晴空。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