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养娃智商税!你知道吗?

中国2.4亿儿童正沦为资本的诱饵,幼儿相关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无数家庭在不知不觉中被“收割”。当下父母养娃的开支里,至少70%都属于“智商税”。有娃的家庭不难发现,但凡和儿童相关的消费场景,资本几乎都推出了对应的“儿童专用”产品。

一、儿童肥皂,

其实很多就是普通3块钱的肥皂换个包装,转眼就卖到30块。商家会宣称这类产品更温和、碱性更弱,但碱性弱意味着去污能力也随之下降——成人肥皂涂两下能洗干净的东西,儿童洗衣皂可能要涂四下,花了更多钱,效果却打了折扣,这不就是让家长当“大冤种”吗?

二、儿童酱油

5块钱一瓶的普通酱油,换个小包装就敢卖20块。曾有博主送检儿童酱油,结果显示其成分和普通酱油并无本质区别,唯一的差异是钠含量稍低。但实际上,孩子每天摄入的酱油量通常也就5ml,约含0.01g钠,这点钠含量甚至比不上半根奶酪棒的钠含量,所谓的“低钠优势”根本不值一提。

三、母婴水

商家号称是专为婴儿研发的矿泉水,可媒体送检后发现,它和普通矿泉水没什么不同。面对质疑,商家辩解称“经过消毒处理”——说白了,就是把矿泉水烧开再放凉,贴个“母婴专用”的标签,利润就能翻好几倍,这样的“割韭菜”方式实在让人咋舌。

四、母婴店体检机

孩子一上去检测,报告总会显示“问题”,比如缺铁、缺锌,然后店员就趁机推荐一堆昂贵的补品。这其实是典型的“无中生有造需求”,只要检测结果“不合格”,商家总有各种理由让家长掏钱。

五、学步车

在母婴店销量很高,但稍微懂点育儿知识的人都知道,婴儿腿骨多为软骨,还没到学走路的阶段就被强迫用学步车,很可能摧毁骨骼发育。不少宝宝正因频繁使用学步车,出现了O型腿、严重外八字,甚至需要手术矫正。

类似的“智商税”还有很多,养娃俨然成了一个布满陷阱的“杀猪盘”。要避开这些圈套,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对“儿童专用”四个字保持警惕。像儿童面条、儿童软糖、儿童护肤品等,不说100%,至少90%都是商家制造的噱头。资本擅长炒作概念,宣称产品融入“天然成分”“符合国家儿童安全标准”,但实际上,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儿童食品的特殊安全标准,只要符合普通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大人能吃,孩子也能吃。

二是拒绝被资本的焦虑营销裹挟。商家推出新产品时,总爱用“更安全、更卫生、更健康”做宣传,但细想一下,不惜成本让孩子完全隔绝细菌,真的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免疫系统就像古代的边防军,经常“作战”才能提升战斗力,长期不“打仗”只会变得脆弱。就像农村长大的孩子往往身体壮实,城市里精心呵护的孩子反而更易生病,这正是过度保护的结果。

所以,别轻易被焦虑营销影响,孩子没那么脆弱。大人能喝的水、能用的肥皂,孩子同样能用。盲目追求“绝对卫生”,不仅会花冤枉钱,还可能适得其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2

标签:育儿   智商   儿童   商家   酱油   孩子   肥皂   母婴   安全标准   矿泉水   资本   含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