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奶皮子糖葫芦后
近日
一款形态创新的
“固体杨枝甘露”
突然爆火

与传统液态版本不同
这款产品以酸奶为基底
叠加大块芒果与西柚果肉
形成色彩分明
便于分享的固态造型
小福也曾报道过
《又一款美食,突然爆火!
不少深圳人已经吃上……》
↓↓
(点击下图查看文章)

据“福州晚报”消息,数据显示,“固体杨枝甘露”这一关键词在某社交平台上的浏览量已破千万,单条笔记点赞高达40万;在短视频平台,相关视频吸引2万+用户参与,播放量突破1.1亿,热度持续攀升,甚至登上热搜。
注意!
第一批“受害者”出现了
尽管有很多网友爱吃
但也有很多网友认为
"固体杨枝甘露"
并不惊艳,甚至不好吃


除了对其口味的争议
近期,在社交平台上
“第一批固体杨枝甘露受害者”
突然刷屏

有人表示
吃完后脸变得焦黄暗沉
有人称吃完肚子绞痛
在厕所蹲了半小时
甚至有网友表示
“吃了后胃痛胃炎
引发高烧39.7℃
进了ICU”



不过
也有网友留言道
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不管什么食物
吃太多都不行

医生建议
对此,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徐磊副主任医师提醒,这种“冷、甜、黏”的组合对本就肠道功能较弱的亚健康人群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考验。
相关研究显示,某些品牌酸奶的蛋白质含量是普通酸奶的2.5~3.8倍。一次性摄入过多蛋白质,容易导致腹胀、嗳气,甚至腹泻。
杨枝甘露中常用的西柚或葡萄柚,性味偏寒,富含有机酸和膳食纤维,脾胃虚寒及肠道易受刺激者,需谨慎食用。值得注意的是,西柚或葡萄柚肉中含有一种“呋喃香豆素”类物质。它能抑制肝脏和小肠中一种至关重要的药物代谢酶。
徐磊介绍
受影响的药物包括
部分降胆固醇药
(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
部分降压药
(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
部分抗心律失常药
部分抗焦虑和镇静剂等
故在服用处方药期间
应尽量少吃这类食物
从健康角度出发,徐磊建议大家可将固体版杨枝甘露视为甜品或加餐,而非正餐,在量的选择上,每次以半个芒果为原料制作的一份为宜,每周享用一至两次即可。
这类网红美食
为何层出不穷?
据《2025年Z世代消费趋势报告》显示,95后、00后对“形态创新型美食”的关注度较传统品类高出37%。
从前段日子走红的
奶皮子糖葫芦
到如今的固体杨枝甘露
“熟悉口味+陌生形态”的组合
既能降低尝试门槛
又能满足大家尝鲜打卡的心理
同时
低门槛的制作工艺
进一步加速传播
商家无需复杂设备即可跟风

但溢价过高、味道争议等问题
也可能会让这类网红美食
面临昙花一现的风险
正如网友所言
“没有真材实料的创新
再火的风潮也会很快降温”

平时逛街
你见过固体版杨枝甘露吗?
对这类网红美食的流行
你怎么看?
快来留言区聊聊吧
-END-
编辑 | 王泽权
校对 | 蔡诗妍、王河峰、廖静文、黄睿曈
审校 | 罗立兰
监制 | 周常
信息来源 | 人民日报、都市快报、新民晚报、九派新闻、福州晚报
*转载请注明来源“幸福福田”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