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发现:吃豆腐时,千万多留意这几点!

"在日常生活里,饮食健康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食物相关的传言更是漫天飞,让人难辨真假。就拿豆腐来说,这看似普通的食材,却在各种说法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关于豆腐的那些事儿。

刘奶奶年纪大了,牙齿逐渐脱落,很多硬邦邦的食物都咬不动,吃饭成了一件让人发愁的事。直到她发现了豆腐,那软嫩的口感,入口即化,简直就是她的 “救星”。从那以后,豆腐便频繁地出现在刘奶奶的餐桌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一顿不吃就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天中午,阳光正好,刘奶奶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坐在自家门口,准备享受这顿简单又美味的午餐。正吃得津津有味时,邻居路过,看到刘奶奶又在吃豆腐,忍不住停下脚步,热心地提醒道:“刘奶奶,您可别天天吃豆腐啦。这豆腐里激素含量可高着呢,男的吃多了容易变得娘娘腔,女的吃多了听说容易得癌,尤其是咱们老年人,更不能多吃。”

刘奶奶听了这话,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原本伸向豆腐的筷子停在了半空中,脸上满是惊讶与担忧。她看着碗里的豆腐,只觉得它突然变得陌生起来,原本的美味也瞬间没了吸引力,怎么都难以下咽。这邻居说的到底是真的吗?刘奶奶的心里充满了疑惑。

研究表明:每周吃豆腐,冠心病风险降 18%

豆腐,一直以来都以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备受青睐,还享有 “植物肉” 的美誉,在许多家庭的饭桌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不仅烹饪方式多样,煎、炒、烹、炸、炖,样样都行,而且味道鲜美,让人百吃不厌。更让人惊喜的是,豆腐对健康还有诸多益处。

在《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曾发表过一项由中美学者携手开展的研究。研究人员精心挑选了 3 项大规模队列研究,涉及人数多达 21 万余人,进行了全面的荟萃分析。在漫长的随访期间,共记录到 8359 例冠心病事件。经过对多种因素的仔细校正后,一个有趣的发现浮出水面:异黄酮的摄入量与冠心病发生风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摄入的异黄酮越多,冠心病的发生风险越低。而且,豆腐的摄入量与冠心病风险之间,同样呈现出负相关关系。研究数据显示,和那些从来不吃豆腐的人相比,每个月至少吃一次豆腐的人,冠心病风险足足下降了 18%。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让人对豆腐的健康价值刮目相看。

研究人员推测,豆腐的这种护心功效,可能和其中含有的异黄酮有关。不过,对于到底是豆腐中的哪种成分在发挥关键作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早在 2006 年,美国心脏协会营养委员会发表的指南就指出,豆制品中含有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对心脏有益是有明确证据支持的;然而,当时关于异黄酮对心脏能起到保护作用的证据却少之又少。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为异黄酮 “正名”。这些研究发现,异黄酮能够通过抗炎、降脂、改善血管活性等多种途径,为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在这方面似乎能获得更多好处。这是因为异黄酮的结构与雌激素颇为相似,进入人体后,它可以模拟雌激素的作用,与身体产生良好的相互作用,对女性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不过,论文作者也特别强调,豆腐确实是一种健康的食物,大家可以放心摄入;但在饮食中,不能只盯着豆腐这一种食物吃,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整体健康,才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所在。

你信了吗?盘点这些年豆腐背过的 “锅”

豆腐凭借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做法,深受广大国人喜爱。然而,近年来,关于豆腐的谣言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搞得人心惶惶,不少人因此对豆腐敬而远之,生怕影响了自己的健康。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揭开这些谣言的真面目,为豆腐 “平反”。

吃豆腐会导致痛风?

有传言称,经常吃豆腐容易引发痛风,理由是豆腐里的嘌呤含量很高。但实际上,这个说法站不住脚。痛风的根源在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以及排泄障碍,从而导致尿酸水平升高。而在人体的嘌呤来源中,大约 80% 是由体内自身代谢产生的,只有 20% 来自日常饮食。虽然黄豆本身的嘌呤含量确实不低,可在加工成豆腐的过程中,大部分嘌呤都随着加工步骤被滤出去了。根据我国食物成分表的数据,每 100 克干豆腐的嘌呤含量为 94 毫克,水豆腐的嘌呤含量为 68 毫克,都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并且,植物性嘌呤一般不会对人体血尿酸水平造成明显影响。有一项针对 6 万人,长达 5 年的随访研究表明,经常食用豆类及豆制品,与痛风发作风险的下降是相关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正处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人群来说,还是暂时避开豆腐为好,以免加重病情。

豆腐会促使动脉硬化?

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豆腐中蛋氨酸含量丰富,进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会转化为半胱氨酸,进而损伤动脉管壁内皮,容易诱发动脉硬化。但这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实际上,豆腐中的蛋氨酸含量非常低,在营养师推荐的日常饮食搭配中,常常是建议将豆腐与富含蛋氨酸的肉类一起食用,以达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再说说半胱氨酸,它在人体内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具有维持氮代谢平衡、改善炎症以及解毒等多种重要作用。无论是蛋氨酸还是半胱氨酸,都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没有直接关联。真正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物质是同型半胱氨酸,这和豆腐可完全是两码事。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地吃豆腐,不用担心它会导致动脉硬化。

男人吃多了会变 “娘”?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男性要是摄入了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就会变得女性化。但这种说法并不靠谱。其实,男性和女性一样,体内也需要适量的雌激素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适量的雌激素不仅不会让男性变得 “娘”,反而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有益。况且,豆腐中的激素含量与男性体内自身的激素水平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对男性整体的雌激素水平产生影响。所以,男性朋友们完全可以打消顾虑,尽情享受豆腐的美味。

女性吃多增加患乳腺癌风险?

还有传言称,豆腐里雌激素含量丰富,女性吃多了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事实并非如此。豆腐中的雌激素属于植物性雌激素,它进入人体后,对雌激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当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时,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发挥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帮助提升雌激素水平;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它又能促使雌激素水平下降,起到平衡作用。简单来说,豆腐中的植物性雌激素不但不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助于降低风险。

提醒:吃豆腐时,多留意这几点!

豆腐虽然营养丰富,益处多多,但在食用时,也有一些细节需要我们注意。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食用方法,才能让豆腐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控制摄入量

每天吃豆腐的量,建议控制在 100 至 150 克左右比较合适。如果过量食用,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一些不良影响。豆腐富含蛋白质,适量的蛋白质对身体有益,但一旦摄入过多,就会影响身体对铁的吸收,还容易引发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而且,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含氮废物,这些废物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如果经常大量摄入豆腐,就会给肾脏增添较大的负担,长期下来,可能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

注意搭配

豆腐中的大豆蛋白缺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 蛋氨酸。如果长期只吃豆腐,身体对其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就会比较低。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建议将豆腐与鱼、蛋、肉类等富含蛋氨酸的食物搭配食用。这样一来,不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相互补充,能够大大提高身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让我们从食物中获取更全面的营养。

长这样的豆腐别买

在购买豆腐时,我们也要学会辨别。首先,拿起豆腐闻一闻,如果闻到一股酸酸的刺鼻味道,却没有豆腐应有的豆香味,那这样的豆腐很可能添加了化学添加剂,最好不要购买。另外,用手摸一摸豆腐,如果感觉黏黏的,那多半是放置时间过长,已经不新鲜了,这种豆腐也不建议购买。新鲜的豆腐应该是质地均匀、软硬适中,且散发着淡淡的豆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5

标签:豆腐   半胱氨酸   蛋氨酸   嘌呤   异黄酮   雌激素   冠心病   含量   食物   对象   风险   医生   发现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