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知名央企也能把财务造假这档事玩得如此“高端”,9年,整整9年!
*ST高鸿的“九年大戏”,从董事长到监事会主席,9个高管无一例外,全部身陷其中,虚增198亿营收,简直是财务造假的教科书。
看似光鲜的央企,背地里却是腐朽的温床,难道高鸿的管理层真的是烂到这种程度了吗?
8月10日,*ST高鸿上市公司突然爆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新闻,九年时间里,财务造假金额接近200亿元!
这不是某个小作坊的荒唐故事,而是一个上市公司,曾经被视作资本市场的佼佼者,竟然这么严重地玩弄数据,忽悠投资者。
信息源:证监会严肃查处贵州辖区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ST高鸿严重财务造假案件
事后调查更是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原来这家公司早就已经彻底腐化,内外同气,利益一体。公司的内部结构,早就成了一个毫无章法的“腐败大网”。
而这一切的“掌门人”,就是董事长付景林,自2003年起,他就开始掌握公司命脉,直至如今,算算也差不多22年,几乎可以说是“帝王式”的任期。
按理说,董事会应当是公司决策的核心机构,各位董事应当通过讨论和表决,共同决定公司重大事务,从而保障股东的利益。
但在付景林的掌控下,董事会早已沦为他的工具,这么长时间的掌控,为这场大规模的财务造假给了一个极为稳定的环境。
而这个权力的核心,不止是董事长一人,更是整个公司高管层的腐化。
调查显示,整个公司从董事会到监事会,从上到下全部都烂透了,几乎没有一位能够说清楚自己和这场财务“游戏”的关系。
可笑的是,原本应该担负起监督职责的监事会,反而和其他高管们一起,成了“陪跑者”。
这个看似理应发挥作用的监督机关,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是直接参与了其中,监事会的主席甚至带领整个团队,一起为财务造假“加油助力”。
这无疑给本来就已经烂透的公司治理结构,最后一根支撑点也给撼动了。
如果说,这家公司能做到如此程度的“无所顾忌”,那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合作无间”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信息源:9年财务造假近200亿元!000851,被证监会通报 上观
尤其是对于董事会和监事会相互之间本应有制衡的机制,这已经彻底形同虚设,成了一个彻底的空壳。
更有网友戏称:“董事不懂事,监事不监视”,这简直就是对这种无效机制的真实写照,人心变了,制度也就废了。
大唐高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大家也许听说过这个名字,它曾是大唐电信集团旗下的亮眼明星,和大唐电信、大唐移动并肩并称“大唐三兄弟”,在电信行业里有着自己的位置。
就算你不懂什么是“央企背景”,也能感受到它曾经背后那股强大的资源和支持。
过去,ST高鸿靠着这个背景,轻松地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这些新兴领域站稳了脚跟,吸引了不少眼球。
然而,俗话说得好,“有了背景也不能乱来”,如果运气不好,背景再强大,也未必能为你挡住所有麻烦。
事实证明,ST高鸿的辉煌背后,掩藏着一场严重的财务造假危机,公司被揭露出存在长达9年的财务问题,2015年至2023年之间,竟然虚增了高达198亿元的收入!
要说这不仅是数据的游戏,更是监管漏洞的怪兽,最后投资者也在这场游戏中吃了大亏,信任被彻底摧毁。
更让人吃惊的是,公司内部的管理层居然都参与其中,甚至有高层人员自己动手操作。
特别是前董事曹秉蛟,他的妻子江庆以及她的南京庆亚公司,更是这场丑闻的关键“枢纽”。
江庆通过自己与丈夫的特殊关系,悄悄地搭建起了一个虚假的贸易网络,悄悄侵蚀了公司的正当运营,从2015年到2021年,这个虚假的网络涉及金额高达185亿元。
这个网络看起来非常“专业”,表面上和正规公司合作得天衣无缝,江庆在背后操控虚假的供应商和客户,利用南京庆亚公司这个平台,把整个交易链条勾连在一起。
虚假的供应商们不过是空壳公司,收了钱就把合同签了,至于货物?不存在,客户们也是“合作伙伴”,收了资金后“截留”一部分,再把剩余的钱打回ST高鸿,制造出一种假象。
整个过程看似“合法合规”,可实际上根本没有实际的贸易发生。
资金流转的背后,其实只是一些空洞的数字和空白的合同,企业为了这些虚增的数字,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这些操作中,资金的对倒和虚假的收入增长看似是公司提升业绩的捷径,但这背后却是企业一步步走向深渊的过程。
而虚增的收入背后,需要承担的成本更是让人痛心,不仅公司需要支付与虚增利润对应的成本,还要为了保持这些“虚假交易”的顺利进行,支付给外部合作方一笔又一笔的“好处费”和“截留费用”。
这些暗中流失的资金,就像是一滴滴蚕食企业根基的毒药,最终导致了ST高鸿这九年“繁荣”背后,真正的血泪代价。
信息源:
表面看起来公司似乎在快速发展,但实际上,这些资金早已悄无声息地流失,留下的只有假账和假象。
ST高鸿这场持续了近九年的财务造假闹剧,最终竟然败露在一次看似简单的商业纠纷中,纸是包不住火的,最终ST高鸿终究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当其中一家合作伙伴因自身业务调整,决定更换外部合作伙伴时,问题出现了,ST高鸿由于长期陷入造假的资金循环中,资金链早已紧张不堪。
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合作伙伴所要求的采购款项,面对多次催款无果的情况,合作伙伴果断选择将ST高鸿告上法庭。
随着法庭审理的推进,双方提交的证据和交易细节逐渐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通过仔细的比对和调查,监管部门发现,ST高鸿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易,根本不符合正常商业逻辑。
合同内容、资金流转、货物交付等方面的种种疑点,使得这场“虚假交易”得到了彻底曝光。ST高鸿通过虚构贸易的方式,伪造了大量收入和利润,甚至在年度报告和发行文件中进行了虚假记载,伪造数据进行欺诈性股票发行,真的是没有一点“破绽”可以藏匿。
企业高层一时的贪图便宜,最终让公司承担了高昂的罚款和声誉的损失,企业的高层和董事会最终也没有逃脱惩罚,他们因欺诈行为合计被罚款1.6亿元。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这句话或许可以概括这场风波的核心,而高鸿门口那句“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的座右铭,更是讽刺。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