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的望而止步,不是真的因为困难太大,压的自己喘不过气,而是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太过“低压”。在还没去做的时候,就已经给了一种“我不行”的暗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自己的能力够不够,我们总是会在做这件事情时,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发挥,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会觉得这件事没办好就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以至于让我们在面对其它困难时“望而止步”。但其实真正困住我们的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自己的心境。

在平时的工作中,明明有些事情做起来比较难,但做完之后会让我们激情澎湃,突然会有一种成就感满满的感觉,并且觉得自己在干这件事时,好像自己浑身散发着光。其实这就是心境的作用,心绪平稳了,做事也就顺畅了。
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必须看透生活,生活道不清,说不明,但它一定是有喜有悲,要明白喜悲不过皆是人生常态罢了。不要因为眼前的悲,就走不出生活的阴影,也不要因眼前的喜,就忘了接下来要走的路。悲中释怀,喜中也可能孕育着悲;悲中失去,喜中也可能隐藏着悲;悲中痛苦,喜中也可能暗含着悲。
“悲”和“喜”就像是“失”和“得”形影不离,互相交织,如果每一次都计较,那生活可真是太忙了,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我们总是习惯了把“事”装在心里,然后反复演练很多遍,直到自己最有把握的结果出现才肯罢休,但我们能十分确定事情一定会按照自己的预想发展下去吗?
半个月前,领导告诉我要让我策划并主持召开一个比较重要的会议,这个会议领导们都参加。我第一次被调到这个岗位,一听到这事儿,心里慌的只想着怎样才能逃避这件事。刚好又赶上我自己负责的工作最忙的时候。但我当时的状态就是:这个需要策划并主持的会议,如果弄不好怎么办,几乎把所有能发生的问题在心里想了个遍。又因为这个事的影响,心里烦躁的什么事都不想干,就连自己眼前迫在眉睫的事情都被搁置了。
但其实我一直在浪费时间,不停地想这件事,然后眼前该做的以及未来要做的,一样都没做,心情却糟糕透了。

后来,我想着这个会议的事不是很着急,那就先把自己目前最应该干的事情干了,顺带调节一下自己此刻的心情,毕竟我也不想一直被坏情绪所包围。
等我把自己目前的事做完之后,我就拿出别人以前为类似会议准备的材料参考,也找到之前负责的同事请教,然后把我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融合到一起并整理,好不容易准备好,也做好了心里防线,也已经自己试着把流程走了好几次,可最后却收到通知,会议推后。
听到这句话,我没有感觉轻松。反而更加纠结,特别害怕哪天我忘了流程,又通知我召开会议。
最后,因为单位最近比较忙,就把我负责的这个会议挤在了很短的时间内仓促完成,并且参加的人极少。而我也由于要压缩流程,心里慌到主持都不知道到第几项了的感觉。

事后,我话也不想说,感觉无形中有无数双指责的眼睛在看着我,有无数张指责的嘴在训斥我,我不断的自我否定,也影响了我当下的工作。但也确实这件事只有我自己不肯放过我自己,其他人谁都没记得。所以事前不要过度忧虑,别人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要学会给自己鼓劲。事后不要过度指责消耗自己,要把自己身上的不足当成变好的动力,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纠结已经发生了的事不放。
事情本身并没那么难,每个能做好的人不过都是从无到有积累经验罢了,面对一个新鲜的事物,谁都是共同的起点,学会安抚自己,给自己一个心里暗示:别人能做好的事,我也可以,拥有平稳的心境,方可做成事。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